首页 -> 2007年第4期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探析

作者:马永红 热依木江




  引言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语言像镜子一样,映照出某个社会集体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衣食住行等风俗习惯。语言是我们认识和揭示不同社会集体之间文化差异的有利手段。语言中的颜色词虽然只是语言词汇的一小部分,但是它同其它组成部分一样承载着鲜明的文化信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章着重从红、黄、黑、白等几个比较有特点的颜色词来探究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一、红
  
  汉语古文献中“红”字比较少。“红”本是在赤白之间的一种间色,即“粉红”、“桃红色”,与“绿”相对。秦以后,“红”所指范围渐大,可泛指各种红色。“古人以五方配五色”。五方:东、西、南、北、中,分别配以青、白、赤、黑、黄五色。“间色”是非正色,“为卑者(下层人民)所服”。因此“红”有卑微、下等之意。但是“红”也有颜美、喜庆之意。因此,后来人们常用它来表示各种意义:1.主要指颜色;2.古代比喻女子的美好容颜、装束;3.表示胜利、成功等喜事;4.表示受上司宠信或发迹的人;5.比喻觉悟高的人。
  例如:指颜色的有:火、鲜红鲜红的血、红玫瑰(花)、红血球等等。比喻女子的美好容颜、装束的有:“红颜”、“红粉”、“红妆”,在赋中比比皆是,并一直沿用至今。“红颜”指年轻美貌的女子,杜甫《暮秋枉悲道州手礼》诗:“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也特指女子美艳的容颜,曹植《静思赋》:“夫向美女之烂妖,红颜哗而流光。”引申指美女,吴伟业《圆圆曲》:“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粉”它第一指:胭脂和铅粉,女子的化妆品。杜牧《代吴兴妓薛军事》诗:“雾冷侵红粉,春阴扑翠钿。”引申以指女子,杜牧《兵部尚书席上作》诗:“偶发狂言惊满坐,俩行红粉一时回。”第二指的是落花。
  表示胜利、成功等喜事的有:“红运”、“满堂红”、“开门红”等等。“红运”指的是某人在事业上有了好的运气。“满堂红”指的是整体特别热烈,特别火热,也比喻生产、经济、经营的效果很好。“开门红”指的是任何事情开头就很好,就取得了好的成绩。表示受上司宠信或发迹的人的有:“走红”、“红人”、“红角”、“红得发紫”等等。“红人”红人儿,称受宠信的人。“红角”旧时称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演员。“红得发紫”指某人在领导面前的表现比较出众,有红人儿的意思。
  
  二、黄
  
  “黄色”是一种温暖的颜色,黄颜色的事物之中有许多都受到人们的喜爱;阳光、沙滩、麦穗、花儿、羽毛、服装等。除了颜色本身给人的感觉之外,黄色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把“黄色”与古老的中国联系在一起,黄色是无可辩驳“帝王之色”。为什么黄色会成为中华民族的本色?这要以汉民族的始祖“皇帝”说起。一位生活在北方宽广敦厚的“黄土高原”高原上的男子繁衍生息,奋斗不息,为他的子孙后代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子孙后代就称这位“黄”颜色皮肤的人为先祖,“黄帝”一词也就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社会的出现,黄色有了尊贵、至高无上的含义,“黄帝”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到封建时代,那些取得了一个朝代最高权利的人,有被称为“皇帝”。所以,“黄帝”是生活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上人们的领域与英雄。这一含义到封建时代才同君主的地位而产生了以上(尊贵、至高无上)的含义。以至在凡是提到“黄”字的词语中,几乎都与黄帝、皇帝、帝王宗室有关。
  我们在表述“红”时就说过,古代汉民族习惯上将五方、五行、五色搭配,认为中配土为黄色。华夏族以中自命,认为土地乃生命之源,是五行中最重要的,而且主要生活在黄土高原,其色为黄,因而黄色象征中央正色和国土成为中华民族的本色。故黄色有“地之色”(《说文》)、“土德之色”(《淮南子·天文》)、“中和之色”(《白虎通·无行》)之称:有“黄中之色也,色之至美也”的说法。还有“黄道吉日”的说法,“黄道”之所以吉祥,是因为黄色是尊崇之色。中国人常自称“炎黄子孙”,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黄帝之所以名皇帝,按阴阳五行学说皇帝是统治东西南北方的最高统治者,因为皇帝处在中央,“黄”是土地的颜色故称黄帝。到汉代,五行学说加入了“君权神授”的儒家思想,对黄色的解释也加入了神学和儒学的观点,“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行,万世不安易”“黄承天德,最盛淳美”。因而成为封建黄帝所独享的专用的颜色。
  富有喜剧性的是,自上世纪初最后一个封建皇帝退位以后,黄色逐渐成为“低级下流,淫秽、腐朽、没落”的代名词,并由此产生了“黄色书刊、黄色报纸、黄色歌曲”它象征腐化堕落色情小说、歌曲。“黄色电影、黄色光盘”它指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和光盘。在这一系列词语后,“黄色”有源于植物的枝叶同生长期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化,如,“枯黄”、“枯萎”、“遍地黄叶”、“杏子黄时”等等。这些词语中的“黄”,有的是反映植物的衰老、死亡,有的是反映植物果实的成熟、病态的。于是,汉语言中又因此而产生出“黄”的修辞义,如,“面黄肌瘦”,是指人体机能不旺盛,生命力衰减。“买卖黄了”它指生意失败或生意不能做成。“朋友黄了”原本是朋友的两个(或几个)人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解散、分离的意思等等。黄色的贬义色彩来源于“黄色书刊”,“黄色书刊”来源于美国,18世纪以后的美国,用黄的纸张印刷的色情书刊为黄色书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颜色也被人们所接受。
  
  三、黑
  
  “黑色”在古汉语中本指烟火熏后的颜色。它的使用范围极广,用在抽象方面时多比喻用法。黑色是一种与光明相反的颜色,在人们内心容易引起“恐怖”之感,因而有“黑道”的说法,意为不吉利。由此产生“黑暗、险恶、狠毒、非法”等意义。在现代汉语中“黑”的解释有五种:1.主要是指颜色;2.指黑暗;3.指秘密;4.指坏;5.象征反动。
  例如:指颜色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相似):指黑暗的有:“黑道”、“黑洞洞”、“黑咕隆咚”、“黑更半夜”等等。“黑暗”在这里它所指的是没有光。在义项(5)里它所指的是社会腐败、政治反动。“黑道”在这里它所指的是没有光亮的道路。在义项(5)里它所指的是盗匪的行径。“黑洞洞”它比喻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洞。“黑咕隆咚”它指的是天还黑(没有亮)的意思。“黑更半夜”指的是深夜:指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有:“黑市”、“黑话”、“黑信”等等。象征反动的有:“黑帮”、“黑社会”、“黑名单”、“黑窝”等。
  
  四、白
  
  甲骨文中“白”色为大小重叠的两个三角形,为原始社会中照明之象,本义指光亮,引喻人的品行洁白无瑕。现在也有这种用法。如:“白衣战士”、“白衣天使”。在现代汉语中“白”的解释有多种:1.主要指颜色;2.清楚、明白;3.没有加上任何东西的、空白的;4.没有效果,徒劳;5.无代价,无报偿;6.象征反动、失败;7.表示不满或轻视。
  例如:“白”像霜、雪样的颜色,是物体被日光或日光似的光线照射各种波长的光都被反射时呈现的颜色。如:“白皑皑”、“白茫茫”、“白蒙蒙”、“白花花”等。“白皑皑”形容像霜、雪一样的洁白。表示清楚、明白、明亮的有“真相大白”、“不白之冤”等。“真相大白”事实的真相情况(区别于表面的或假造的情况):如弄清问题的真相大白。没有加上任何东西的,空白的有;如:“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等。白在这里指文化水平不高指没有效果,徒劳的有:“白费力气”、“白跑一趟”、“白白浪费”等。无代价、无报偿的有:“白吃”、“白给”、“白看戏”等等,是指不给他人报酬而吃饭拿东西以及看戏。象征反动、失败的有:“白军”、“白区”、“白色恐怖”等。表示不满或轻视的有:白了他一眼。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颜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由于历史文化的积淀,一整套颜色词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色彩。以上的四种颜色,从历史上讲,有着汉民族的深刻的文化体验,并且这四种颜色各自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被深深地固定在语言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了解了这一点,无疑可以加深我们对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帮助我们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语言、学习语言。
  马永红,新疆克拉玛依电视大学教师;热依木江,新疆新原县塔尔地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