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更多精彩:
由此右转
首页
本期封面
2007年第04期
往期浏览
·2009年
第01期
·2008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2007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期刊目录:《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7年第04期
[学者]
学者情怀与人文教育
肖 进
[淘金者]
人生滋味
余秋雨
城市农夫
郭远辉
留在记忆里的女子谷香
石方能
中耕
胡增官
山水豆花
迟子建
[研究者]
余秋雨文化散文的凝重美与智性美
雷红英
汉语颜色词的文化内涵探析
马永红 热依木江
从郑生、李益看唐士人的婚恋观
高俊文
《文化苦旅》的雅俗共赏性
张 燕
《左传》叙事手法对古典小说的影响
沈娜娜 李 超
穆时英与张爱玲小说比较
罗晓春
唐诗中的“猿啸”意蕴分析
张 波
鲁迅思想与《药》主题解读
王昆仑
陶渊明、谢灵运诗歌之异同
桑小琴
从教育的视角看《红楼梦》
王世海
黄易武侠小说的艺术特征
周陈晨
代词“他”的语法化
陈 秀
浅析冯梦龙的世俗情怀
程海燕
古典诗词叠字的美学效果
刘福君
闺情言志诗的表现手法
袁素华
[探索者]
网络语言对语文教学的影响及防范
谭群瑛 李成才
小说的特质及其美育方法
李佑红
语文教学生活化构想
陈连玉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变换理论与特征理论
彭 静
古诗教学及审美鉴赏素质培养
刘 腾
运用对话教学实施情感教育
石先进
新诗教学要落实“三点一旨”
杜秀清
课堂教学结构怎样做到最优化
薛树龙
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途径
刘俊彦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
赵旭东
高职语文课程目标实施策略
代利利
中职语文教学理念转变探讨
张樱妍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瑞华
《创造学思想录》的教学及思考
钟昌馨
《我的空中楼阁》授课探究
李雅琴
诗词教学拓展角度
刘华正
语言实践与人文教育的四个支点
成荣华
在心灵的契合点上激活语文教学
陈建海
语文课堂的收场艺术
孙志刚
[导写者]
写作命题的题材应多样化
高凤妹
用成功教育理念指导学生作文
张万根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途径
刘坛祥
减轻写作心理负担的几点做法
赵小燕
学生作文重在求真
石国光
写作时要追求有“我”之境
王 培
基础学段写作教学要紧抓阅读
吴爱珠
写作教学经验谈
翟国民
口语训练是写作的第一步
丁 毅
作文评价方式的科学化
黄晓东
巧借范例指导学生作文
张宝玉
作文教学要重视两个积累
韩忠爱
作文的结尾艺术
左松良
让创新的火花在感悟中萌发
李雪燕
优化阅读为写作铺路搭桥
王喜平
[读者]
浅阅读的内涵及其弊端
孙淑静
阅读教学必须重视审美教育
高叶莲
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及科学引导
徐 凤
阅读教学要重视语感的培养
童 丽
比较阅读作用分析
穆 浩
阅读教学要培养好四个习惯
吴昌慧
古诗词阅读的三种思路
刘双平
初中生课外阅读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孙全昌
[鉴赏者]
《背影》悲情的深层蕴涵
黄彩萍
《八月之光》两位女主人公命运解析
陈 凯
姚鼐《登泰山记》析读
宁夏江
《陈小手》的悲剧性及表现方式
易世龙 王汉英
《巴尔扎克葬词》的情与理
刘冬梅 彭 毅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美学意蕴
王 忠
温庭筠《梦江南》的凄婉美
陈浩巨
《行香子·过七里濑》赏析
黄 佩
[反思者]
祥林嫂死因之我见
李学东
《司马光》一文的价值争论与教学反思
梁以利 毛宇强
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职教的关键
廖锦华
语文教学要遵循三个追求
宋胜巧
教学主体性的真正含义
周福轩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堂
成爱芳
良好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基石
万春霞
语文教学也应进行分层训练
洪启华
[拾贝者]
让语文教学更接近审美境界
段治怀
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四个方面
许小平
基础学段审美教学方法谈
屈海英
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发展与定位变化
唐黎丽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杨诚训
培养审美能力的三“字”策略
琚志磊
语文教学与中考命题研究
范明中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
张 彩
想象与艺术想象谈
匡雅辉
讨论式教学使语文课鲜活起来
刘 烨
巧用联系法进行文言文教学
张 平
课前演讲与应考能力
张 梅
语文课堂的最佳作用时机
王艳丽
运用多种评价促进语文教学
李 琼
用科学的方法教文言文
刘小兵
语文试卷讲评的技巧
霍 灿
语言教学应注重情境创设
刘 进
网络资源与语文教学
邱颖孜
小学语文课如何渗透美育
马新荣
词语“恶搞”为什么会流行
明 娟
口语交际应注重课内切入课外延伸
陈玉观
农村学校汉语言文字工作的困惑及对策
何 勇
[作者]
我的文学情缘
祁福雪
李白与明月
刘吉巧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