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从教育的视角看《红楼梦》

作者:王世海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可见体罚和变相体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建国后尤其进入新时期以来,政府教育部门曾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及各省市实施的有关条例中都明确规定了“严禁体罚”之类的条款,但体罚现象却远未绝迹。尤其是当前主张挫折教育的某些人认为“儿童时期挨打就是一种挫折教育”,并且此观点在相当一部分家长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笔者试通过对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贾府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的分析来探讨体罚对儿童成长的严重危害。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在第2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有一句很有名的话:“谁知这种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冷子兴不知道为什么,但作者曹雪芹却在书中巧妙地给出了答案,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贾府老爷们教子方法的严重失当。
  世上有这样两类父亲:一类是严父,爱子心切,望子成龙,处处严格要求,甚至拔苗助长;另一类是所谓慈父,视子如掌上明珠,处处迁就,有求必应,任其所欲。这两类父亲主观上都爱孩子,但客观上却可能害了孩子。贾府里的老爷们都可谓是严父,因为他们都忠实地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教育理念”,把“打”、“罚”、“骂”视为教育子孙的万能法宝。
  “打”。最著名的例子莫如第33回的宝玉挨打。贾政命宝玉出来会见贾雨村,宝玉不仅姗姗来迟而且萎靡不振,引起了父亲贾政的不满,再加上因金钏之死而心事重重的他在大厅与父亲撞了个满怀,被责问时又“应对不如往日”,尤其是与贾府素日并无来往的忠顺王府登门索人和贾环的趁机进谗,以致气极了的贾政“也不暇问他在外游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等语,只喝令‘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尽管事出有因,但是不问青红皂白就要家法伺候,可谓简单粗暴之至。
  其实,在《红楼梦》中,不管儿子是否犯错,老子一旦恼了就大打出手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贾赦看上了石呆子收藏的扇子,便勾结京兆尹贾雨村诬陷他“拖欠官银”并加以逮捕,变卖了他的家产,硬是把那些扇子讹了过来。贾琏看到父亲这样做觉得良心上过不去,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家倾家败产,也不算什么能为”,便触怒了父亲,被毒打了一顿,甚至连脸上还“打破了两处”。在第45回中,作者借赖嬷嬷之口道:“当日老爷小时,你爷爷那个打,谁没看见的!老爷小时何曾像你这么天不怕地不怕的!还有那边大老爷,虽然淘气,也没像你这扎窝子的样儿,也是天天打。还有东府里你珍大哥哥的爷爷,那才是‘火上浇油’的性子,说声恼了,什么儿子,竟是审贼!如今我眼里看着,耳朵里听着,那珍大爷管儿子,倒也像当日老祖宗的规矩,只是着三不着两的。”听完这段叙述,别说是像宝玉这样的孩子,就是成年人也会不寒而栗的吧。打,像审贼似的“天天”往死里“打”,这就是贾府老爷们教子的“常规武器”。
  “罚”。贾府老爷们教育教育孩子还有一招就是“变相体罚”。在第29回中,当贾母率领全家到清虚观里祈福打醮,大家又忙又热的时候,贾珍忽然找不见了贾蓉,一打听,才只见贾蓉从钟楼里跑出来了。贾珍道:“你瞧瞧,我这里没热,他倒凉快去了!”于是便喝命家人啐他。那小厮们都知道贾珍素日的性子,违拗不得,就有个小厮上来向贾蓉脸上啐了一口。贾珍还瞪着他,那小厮便问贾蓉:“爷还不怕热,哥怎么先凉快去了!”贾蓉垂着手,一声不敢言语。在大厅广众之下,让一个小厮对犯了错的儿子进行羞辱,贾珍真可谓是得了变相体罚的真谛。
  “骂”。骂其实是一种心罚,这是贾府老爷们更常用的教子方法。不管是贾赦与贾琏的对话,还是贾珍与贾蓉的对话,尤其是贾政与宝玉、贾环的对话,可以说纵观全书,老子在与儿子谈话时,不是破口大骂,就是讽刺挖苦,几乎没有心平气和过,更休想得到一句赞美。如在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才思敏捷,不但总能应对出口,有时还常有他独到的见地,甚至博得众人的“哄然叫妙”。按说做父亲的看到儿子才华出众为自己露了脸应该高兴才对,但贾政却是从头骂到底,“可见是个轻薄的东西!”“畜生!”“可谓管窥蠡测。”“无知的蠢物!”不一而足。又如在第78回中,宝玉做的长篇歌行《姽婳词》赢得了众人的一致好评,可贾政仍道“粗鄙!”“我捶你的肉!”“到底不肯切。”第75回中,当他看了贾环写的诗,尽管心中“亦觉罕异”,但仍不悦道:“可见是弟兄了:发言吐意,总属邪派。古人中有‘二难’,你两个也可以称‘二难’了。就只不是那一个‘难’字,却是做‘难以教训’的‘难’字讲才好。”儿子们很优秀,可贾政为什么这么吝啬对他们的赞美,反而要训斥挖苦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维护自己做为严父的形象和尊严。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贾府老爷们奉为圭臬的教子法宝就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如果一个人从小是被什么行为模式教育出来的,到他做父亲的时候,也会用相同或相近的行为模式去教育他们自己的孩子。板起严父的面孔,以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手段教育自己的孩子,在这一点上,贾府的老爷们真可谓是做到了“世袭”,但是用这种方法教育出来的子弟究竟怎么样呢?先看文字辈的弟兄三人:贾敬摒绝了与家人的来往,一个人住在玄真观里修道,整日“烧丹炼汞”,“一心想作神仙”,以致为求飞升而一命呜呼;贾赦贪淫昏暴,威逼鸳鸯,陷害石呆子,一任自己的贪欲做出了许多残忍的事,是荣国府被抄家的罪魁祸首;贾政虽然“端方正直”,号称正人君子,但文不能提笔作赋,武不能上马立功,政治地位不如王子腾,活动能力不如贾雨林,谈笑风生不如王熙凤,聪明俊秀哪及贾宝玉,甚至连手下的几个小衙役也驾驭不了,实在是平庸之极。再看第四代的“玉”字辈,更是一群“偷鸡戏狗”的败家能手,社会罪人。冷子兴说“这珍爷那里干正事?只一味高乐不了,把那宁固府竟翻了过来”,无耻到与自己的小姨子和儿媳勾搭成奸,甚至在父丧之中还带领着自己的儿子和亲友们大规模地聚赌,难怪柳湘莲要愤激地对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罢了!”贾琏是一个永远饥饿于肉体行为的“下流种子”,连贾母都骂他“不管香的臭的都弄到屋里来”,是一个十足无用的浪荡公子。贾环人物委琐,举止粗糙,吝啬而又粗俗,荒淫而又歹毒,更是人见人厌,他“偷典偷卖,不一而足”,“宿娼滥赌,无所不为”,甚至连侄女巧姐也要卖与别人为奴,真是一个十足的败家子儿。而宝玉,也是一个“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用的货”。至于第五代“草”字辈的贾蓉在刘老老去见王熙凤的时候,在王熙凤大闹宁国府的时候,在向姨母尤二姐撒娇、在帮叔叔贾琏设计等等场面中,这个下流小子的表现更是无耻之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呢?我们可以用当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认为,和孩子缺乏沟通,对孩子过分严励,甚至进行简单粗暴的体罚,不但会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还会伤及他们的心灵。具体来看,体罚和变相体罚带来的不良后果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吝啬赏识性的评价语言,滥用消极性的评价语言,甚至不讲道理,单靠拳头和武力的简单粗暴的评价方式,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产生自卑感,势必妨碍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从而妨碍孩子成为创新型、开拓型、竞争型的人才,甚至会使他们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体罚或变相体罚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感,神经高度紧张,从而导致情志异常,甚至会造成恐惧症。这种反常状态的畸形心理,轻则使人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失去主见,重则会使人性格懦弱,宝玉的一听见父亲叫他就如大难临头和贾琏在王熙凤面前的忍气吞声就是这种心理的不同表现。
  慑于压力,孩子可能表面屈服,其实内心不服,从而形成人前一面人后一面的双重人格,学会投机取巧、阳奉阴违、察言观色、弄虚作假、逢迎讨好。
  体罚可能会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越罚越“皮”,“既然你不把我当人,也别怪我不把你当人”,进而对抗、顶牛,甚至思想绝望,走向极端,采取行动,不计后果。表现为要么忌恨报复,对家长和老师采取越轨行为,要么悲观厌世甚至自寻短见。
  身教胜于言教,家长的简单粗暴和迷信武力,会影响孩子对解决问题的方式的选择,使其由恐惧变成一种仇视,由仇视演变为暴力,从而强化孩子的愤怒意识和攻击性,进而助长以势压人、以强欺弱的歪风。
  一言概之,教育孩子一定要严爱相济,勤于沟通,善于赏识,这样才会“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王世海,教师,现居河北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