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
作者:赵旭东
一、利用名人勤学苦练终有成就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其学习兴趣。
1、杰克·伦敦的学识全是靠自修得来。他少年失学,边找工作谋生边自学文化,他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厨上、床帐上,甚至塞在镜子里,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记一记。他还把一些纸片放在衣兜里,出外参加音乐会,拜访亲友或散步时抽出空闲时间念一念。由于不断地记诵,他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二十多岁开始发表作品,一生著述颇丰,传世之作《热爱生命》大受推崇。
2、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司马迁,有一个特别的习惯,睡觉总要枕一个特殊的枕头,为挤时间读书,他自己设计做了一个圆木枕头。这枕头的妙处,就在于人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动,人自然也就会惊醒。司马迁称之为“警枕”,以后司马迁睡觉总枕这个枕头,而“警枕”也从未失过职,过一会儿准会把他“叫”起来继续研读。如此不分昼夜的攻读苦研,使司马迁成了一个博学的人。这为他以后编纂《资治通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代作家高玉宝仅上过三年学,苦读苦写,发表了自传体小说《高玉宝》。
这些名人刻苦学习语文,最终成就事业的事例,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决心。
二、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思维。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就是说,新课导入能否成功,它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
好的新课导入能起到先声夺人,扣住学生心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课堂气氛的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死海不死》一文引用神话传说故事来说明,丰富了死海“不死”和死海形成的内容,既形象神奇,又浪漫多彩,增添了文章的情趣。导入时如果讲述其中的一段神话故事,就能吸引学生,逗引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大作,兴趣大发。同学们便争先恐后洞悉死海之奥秘。抓住了学生求知欲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火候,此时让学生开卷,那专心致志、饱含探究之情,让人觉得妙不可言。教学《口技》时,从文题入手,首先提问:⑴、什么是口技?(学生回答:用嘴摹拟所发出的各种声音)⑵、那么,我们有谁会摹拟?(有的学生学猫叫,有的学生学狗叫,有的学生学羊叫,有的学生学小鸟叫……)刚才静静的教室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了,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增加了大家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然后,我让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从文中找出口技艺人摹拟的声音,顺势提问,文中为什么要描写如此众多的声音呢?由此表现了什么主题?我们来共同学习《口技》一文,这样一步近一步,一环扣一环,引导启发,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导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的使用好开课几分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枯燥、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静态的东西动态化,由于课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真正地将媒体与课程、教材、师生融为一体,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面前,让大量的多样化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特定的情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比较快的速度,摄取比较多的感性知识,来提高他们感知教材的效率,增加感知强度。如教学《中国石拱桥》,除了指导学生看书中彩图,还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播放各地石拱桥的自然风光,学生一下子就被其中的情景所吸引,课文中所有关于石拱桥的知识介绍,就融入在脑里,效果十分明显。多媒体进课堂,已是当前教学活动的一项很重要的形式。它以有趣的音乐、图象、颜色、画面、动作,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教师结合课文内容,把幻灯片、录象片、教学光碟等教学手段穿插到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兴趣盎然。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去理解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生动、有趣、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
三、开展语文课内外活动,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内外活动,具有自愿性、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因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内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所以,在教学中,应不断地改进语文教学方法,按《课标要求》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结合教学内容,初一我们应具体开展朗读比赛、词语积累、查字典比赛、开故事会,硬笔书法、写日记、拟电报稿、办手抄报等系列语文活动,从“听、说、读、写”的基本要求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自己动手和坚持不懈学习的习惯,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初二则扩展活动面,除坚持写日记、硬笔书法、办手抄报等周期长的活动外,开展作文修改、写信、应用文常用称谓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欣赏等,此外,我们还应指导学生编演课本剧等多种形式来开展语文课内外活动,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一方面,在人的智力发展上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课内外活动开展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增强,就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内外活动。
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还可以有许多,随着多媒体技术愈来愈广泛地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形象、生动、变化万千的画面,美妙悦耳、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入耳动心的诵读,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着其灵感之窗。
然而,在构思设计“激趣”策略时,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激趣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背景相符,因为不同年龄、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兴趣发生的条件是不同的。
(二)兴趣的发生和维持与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的人格魅力有着显著的相关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兴趣就只是个迷路的孩子,游荡不定,一无寄托。如果一个教师令人望而生畏,甚至生厌,学生学习他任教学科的兴趣也很难被激发起来。
(三)要用赏识的眼光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个闪光点、最不易被察觉的一点微小进步,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因为学生的成就感、成功需要被满足,可以反过来强化学习兴趣。
(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存在个性差异,这个学生感兴趣的,另一个学生未必感兴趣。激趣的手段应多样化和随机化。
(五)语文学习兴趣水平的提高是个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善于以累积的方式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要努力使兴趣最终发展成为对语文学科的持久不变的热爱。
其实,上述原则是大多数语文教学工作者所熟知的,但是“知”并不等于“行”,关键还要敢于去实践,用成功的实践来增加改革的勇气,进而更大胆地去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开创语文教学的新格局,把学生领入充满趣味的语文学习天地。
赵旭东,教师,现居贵州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