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我的空中楼阁》授课探究

作者:李雅琴




  一、课题简介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文质兼美、独具特色的抒情散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来品味风格迥异的语言,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解读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研究目标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文章的独到之美,进而提高对散文的阅读鉴赏力,本课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作者运用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方式,将自己的情志寄予景物之中,展现作者深邃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能力目标:提高鉴赏散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建立自由、宁静、乐观、向上的精神世界。
  这几个目标的设置既符合大纲要求,又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深入挖掘作者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步入一种积极、乐观、开阔的精神世界。
  
  三、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从文章优美的语言入手,逐步鉴赏,逐步探求它的艺术表现手段,最终落足于思想内涵,因此将鉴赏本文外在的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三种外在的形式美和情景交融、虚实相间的艺术表现手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将分析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作为本课的难点,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课型设置为鉴赏课,课时为一学时。
  
  四、教法研究
  
  采用情境设置法、问题设置法和点拨法,利用优美的音、画、情结合的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展现其诗画意境。
  1.情境设置法——激发学生兴趣,小屋不但在山中、空中、更在心中。
  2.问题设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思维。
  3.点拨法——关键处恰到好处的启发,可帮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五、学法研究
  
  此课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和背诵法的学法,其中自主探究法很重要,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积极思维,深入思考,能自行解决文章的疑点、难点,为自己思考问题的答案寻找路径。
  
  六、教学环节研究
  
  1、导语
  在教学环节中,导语的设计是以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开始,配以古筝的音乐,运用有声的语言增强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入境:“如果你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它会是怎样的?”以此来导入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散文《我的空中楼阁》。
  
  2、题解
  情景设置: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间小屋,那是一种回归心灵的感觉,是一种畅游自然的梦想,你的小屋是哪一种呢?(多媒体图景播放)作者以《我的空中楼阁》为题有何意义?
  明确:本课的题目具有“双关义”:既指耸入天际的临建于山的楼阁,又指幻景中不切实际的、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符合作者理想的“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运用了情景设置法,设计几幅“空中楼阁”的艺术画面,配以音乐来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3、课文赏析研究
  首先伴随音乐,教师美读课文1-8自然段,要求学生勾出文章优美的语句,其次学生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的小屋到底是什么样的?
  采用问题设置法,设计了三个问题板块:
  第一个问题板块——是要解决文章的美感问题。初来欣赏这篇散文,它有一种爱不释手的美感,它究竟美在何处?为此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1:通过阅读文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那么作者是如何加以表现的?
  学生举例,教师总结:体现了修辞美。
  问题2:这篇文章我们在朗诵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句式方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举例,教师总结:体现了音乐美。
  问题3:看看你能在文字中找出多少幅画?谈谈最为着迷的是哪一幅?
  课堂讨论:教师鼓励学生的见解。教师明确:用文字来表现绘画不受时空限制,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体现绘画美。
  多媒体展示鉴赏第一方面:以独特的艺术视点彰显小屋独具的美:修辞美、音乐美、绘画美
  第二个问题板块旨在解决散文的“情”,一种“喜爱之情”,为此也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1: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还是按空间顺序写的?都不是,那么是什么把这些东西联系起来的呢?
  明确:情——喜爱之情。情寄景中,景中寓情。情随景动,情景交融。结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问题2:作者的空中楼阁到底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
  教师明确:空中楼阁既是现实的,更是虚拟的,向我们展示了作者理想中的远离喧嚣,追求宁静自由的世外桃源,是主观之情的虚写。
  问题3:文章有实写,有虚写,哪些地方实写?那些地方虚写?
  师生共同明确:文章就是这样由实入虚,将现实的自然景观,融入朦胧迷离的虚境,耐人寻味,有实有虚,虚实相间,有隐有显,隐显相衬。结论:虚实相间,隐显相衬。
  归纳鉴赏的第二方面:文章以情景交融、虚实相间、隐显相衬的艺术手段来营造小屋轻灵的情感氛围。(多媒体展示)
  第三个问题板块——在这个板块中也设计了三个问题:
  问题1:作者笔下的“山——小屋——树”可以说达到了“完美自然、和谐统一”,作者这样刻意描写它们目的何在?
  明确:山与树是自然景观,小屋是人文景观,作者反复强调三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表达了对座落这般美景之下的小屋的热爱,另一方面表达了“人与自然不可分离”。
  问题2:远山间小屋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然,追求宁静自由生活和独立人格的思想感情。在这种生活现实中伴随着城市的喧嚣已不为多见,这里暗含了现代文明已与人、与自然逐渐隔绝,文中渗透了“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朴素理想和对这种理想的真切向往与呼唤!
  问题3:普希金的精神家园是大海,朱自清的精神家园是月色下的荷塘,李乐薇的精神家园是空中楼阁,那么在座的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呢?
  明确:李乐薇这间小屋是他的心灵旅途的归宿、栖息的寓所,每个人都应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积极的、向上的“小屋”,有了它你便不会空虚寂寞、苦闷、烦恼,你才是一个幸福的人,那么你找到了自己幸福的小屋了吗?
  归纳鉴赏的第三方面:以高远的艺术构思开掘了小屋深邃的艺术内涵。(多媒体展示)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山、树与人的关系,其目的在于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于对“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生活真谛的真切呼唤,在于执着寻求小屋带给人的精神寄托——旅途的归宿、心灵的寓所。
  设置这三个板块时,我采用了教师问——学生解答——教师点拨——师生共同归纳的程序来解决问题,此板块的设置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情感体验,挖掘出作者寄予文章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
  
  七、课堂总结
  
  在讲授本文时运用提问法、点拨法居多,学生在概括鉴赏内容时,恐怕不能运用专业的语汇来概括,因此教师的总结归纳是十分必要的,又是十分重要的,不但对全文的鉴赏有个整体的、高屋建瓴的认识,而且为学生以后的文章鉴赏提供了可依据的方式方法。
  
  八、练习和作业的研究设计
  
  此文美不胜收,寓意深刻,百读不厌,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让学生多积累美言名句对写作非常有益。本文运用了诗化语言,课后不妨让学生试着将它改写成诗歌,看看诗歌与散文的表达方式与鉴赏方法有何区别,通过对比,使学生对散文的特点认识更加深刻明晰。
  
  九、板书设计
  
  语文课堂板书设计是落实教学目的的艺术手段之一,是体现文章思路、教师教路和学生学路的最佳形式。板书的设计采用提要式板书,这种板书清晰度高,层次性强,一目了然,记忆深刻。
  附:板书设计
  《我的空中楼阁》
  
  李雅琴,女,文学硕士,辽宁朝阳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