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诗词教学拓展角度

作者:刘华正




  在诗词教学中,拓展是重要的一环。但是,在拓展环节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从哪一个角度拓展,如何把握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等等,这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诗词的拓展一般有四个角度:
  (一)从表达内容的角度拓展。教授《春望》时,学生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联品味甚好,并联系背景感受到了杜甫对远在羌村的妻儿的担忧和思念之情。我就介绍了杜甫写于同期的诗《月夜》,以期让学生深入感受诗人的“恨别”。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这正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构成互相印证的关系。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杜甫当时那种深沉的家国之悲,又有利于理解诗人超越于家国之悲的博大胸怀和美好理想。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拓展。我曾让学生收集了和桃花有关的诗句,学生找到了唐代崔护的《游城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自然让我想起了欧阳修的词《生查子》。
  诗和词表现的内容都是一个饶有兴味的故事,自有一种抚今追昔、不胜惆怅之感。在艺术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欧词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复杂之美,也更见民歌风味。我用了一课时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比较阅读,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比较中思维活跃而开阔,已显示了较好的诗词修养。此种形式的比较阅读能增加学生的诗词积累、培养学生的诗词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自觉进行诗词比较阅读的意识。这种意识在不断的实践中会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可以受益一生。
  (三)从主题的角度拓展。诗文在主题上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但是在继承的同时也在深化和丰富。因此,可以在诗歌主题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词主题的继承和演化。我曾给学生介绍了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以期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即对月怀人。学生自然就联想到了《静夜思》,这让我感到学生诗词积累的贫瘠,我有责任为这片贫瘠的土地增加养料,于是我介绍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一个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李白写月的诗歌绝不仅仅只有《静夜思》,另一个目的是将对月怀人的传统引向另一番天地。
  (四)诗歌专题的拓展。在品味“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时,学生为这一比喻所折服,赏玩不已,我顺势让学生收集抒发愁绪的诗词,并开了以“‘愁’诗词鉴赏”为专题的鉴赏课。以李煜《虞美人》、《相见欢》和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二首诗词作为鉴赏对象。
  诗词专题鉴赏,就是一次美的旅行,沿途有让人心旷神怡的胜景。不仅增加了诗词积累,而且让学生在鉴赏中兼收并蓄,提高了诗词素养。同时,还培养了一种意识:原来同一人、情、景、物,可以有丰富多彩又各有千秋的不同表达,他们就会自觉地搜集同一写作对象的诗词,吟诵,赏玩,比较。久之,这种意识会成为一种受益终生的习惯。
  至于如何把握拓展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应以学生现有的诗词积累和诗词鉴赏能力为背景,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趣味。同时,我们应把握诗词拓展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增加学生的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诗词鉴赏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较好地把握拓展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如能深入地研究诗词拓展教学,并将之形成系列,就可以形成校本教材,这样就可以大大推进校本教研的进程,也能促进自身教研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
  刘华正,教师,现居浙江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