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巧借范例指导学生作文

作者:张宝玉




  课文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手段,也是写好作文的一条简捷有效的途径。语文课本所选取的文章皆是名家名篇,在行文布局、语言运用、思想立意、内容选材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范例,使用教材时,要充分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要从“教教材”的观念转变到“用教材教”的观念。课文不仅提供了写作方法,在选材方式上也给我们提供了范例。如《琐忆》选择了鲁迅先生七件小事,就是从这些平凡的小事中我们可体味到鲁迅先生那高尚的人格“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学习此种方法,选择细微点滴生活小事来塑造人物,如王立同学写的以“亲情”为话题的文段:
  骑车的是一个头发花白衣衫很旧的老年男人,他小心翼翼的骑车绕过泥坑儿。车后座上是他的女儿小华,小华穿着雨衣,左手提着书包,右手为父亲打着雨伞。迎面吹来一股冷风,小华父亲禁不住打了个寒战,车把扭了两下,终于没有摔倒。小华鼻子酸酸的,“爹,你回去吧。”“没事,我再送你一程。看好,别把书淋湿了。”不知是雨还是泪从小华脸上淌下来,他擎伞的手尽力向前举了举,挡住了就要迎风打在父亲身上的雨滴……
  通过这件小事写出了父女情以及父亲对女儿的期盼,使学生进行写作时感悟生活,得到鼓舞。
  观察生活,固然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而熟读课文,把课文中的某些内容信手拈来作为论据,有机地运用于作文当中,更不失为写好作文的一种巧妙手段。
  如以“勇气”为话题进行习作时,韩阳同学巧妙借鉴了《项链》的内容:
  我们常常嘲笑和指责路瓦栽夫人贪慕虚荣,为了一夜风光而吃了十年的苦,但是,路瓦栽夫人有的优点我们不一定具备,你看,她知道事情不可能挽回时,毅然勇敢面对困难,辛苦十年还清债务,我们中的一些人,还不一定做得到呢,这难道不值得肯定和赞扬吗?
  写作一篇文章时,还可以同时引用多篇课文里的材料来论证。例如以“残缺之美”为话题,学生可联想《报任安书》,还可联想《我与地坛》:
  人生中没有十全十美,有残缺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然而残缺不应是悔恨,不应是遗憾。“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给自己一个微笑,让残缺变得美丽,像一只灿烂的牡丹,像一朵洁白的云朵,让残缺激起内心的波澜,浩浩汤汤,奔向遥远的大海。
  我感喟那位“正当狂妄的年龄”却双腿致残的作家史铁生。在他看来,未来的生命之路是黑暗的,残缺的双腿成了生命中残缺的阴影。但他的灵魂未泯,思考的价值让他感悟了生的意义,完美的内涵。于是,一位与地坛为伴,造就光彩人生的光明大道,向他敞开了。
  无论秋虫,还是作家,是理性的思考赋予了他们不同的心路历程,但都是完美的人生之路。
  一篇课文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在不同的作文中都可以运用。
  《报任安书》有一精彩段落:“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说难》《孤愤》。”这段中的事例,人们引用大多用来说明“逆境成才”。其实这段材料还可另立许多新意来。如以“意念”“信心”立意:这些人,用他们的意念和信心,重塑了崭新的灵魂;以“沉稳从难而来”立意: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以“选择”立意:无愧于天,无悔于心如此愁苦而悲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选择。
  刘洁同学把《烛之武退秦师》运用到“胆识”的作文中: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只有具有胆识的人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翻开历史的画卷,你会看到烛之武,一位老头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军队,保存了郑国。如果没有过人的胆识,试问何以成功?……
  明月同学则把《烛之武退秦师》运用到“说话是一门艺术”的作文中:
  说话是门艺术,说话或直白或含蓄,有时话如碧浪白涛,有时话如细雨绵绵。蔺相如正言厉色,不卑不亢,最终完璧归赵;烛之武巧言善辩,陈述利弊,终于劝退秦兵……
  由此看来,只要平时留心课堂,关注教材,作文将不再是难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力求将学生平时视而不见的课文材料充分利用起来,这个“清渠”之“源”不可或缺,因为这笔难得的财富将会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片新的天地。
  张宝玉,教师,现居河北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