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比较阅读作用分析

作者:穆 浩




  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是引导学生会读书,让学生潜心体会文本。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比较阅读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比较阅读就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教学实践证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比较阅读,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识记,提高学生的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一、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体裁、题材、思想、写法相同或相异的、有一定可比性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由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研读,找出其异同,斟酌其文章内容,从而达到理解文章主旨的效果。
  比较阅读适合于同一作品中同一人(或事)的前后比较分析。例如,九年级下册中鲁迅的小说《故乡》,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少年润土和中年润土进行全方位的比较。通过比较学生知道润土在二十多年前后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对“我”、对生活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分析,认识到这种变化完全是由黑暗的社会制度所致。这样,通过比较阅读,达到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比较阅读也适合于同一题材、不同作者作品的比较分析。如九年级上册中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此文与八年级上册中吴敬梓的小说《范进中举》进行比较阅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孔乙己和范进是都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两个所生活的时代、两人的性格特点、两人的结局及两文的主题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阅读,学生知道落魄儒生孔乙己,疯癫举人范进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两文都是要通过文中塑造典型形象来表现相同的主题。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过去所学的课文,又理解了新的课文,这就改变了传统语文教学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运用比较阅读分析可以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让学生学会由此及彼,产生联想。具体例子这里不再赘述。
  
  二、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理解名家名句。
  
  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积累名句,而比较阅读可以引导学生领悟名家名句的精深内涵,从而加以掌握。如八年级下册中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把作者“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的苦乐观,和“迁客骚人”因外物好坏和个人得失而决定悲喜的悲喜观相比较,从而透彻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更深刻地领悟到为后人广为传颂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深内涵。又如七年级上册诗词曲单元中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诗人与友人离别时所作的诗。将这两首诗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就容易理解和领悟诗歌语言含蓄、凝练的特点。《淮上人与友人》中轻拂的柳丝、飘荡的杨花、如泣如诉的笛曲都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难舍哀婉之情。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表现出另一种风格,诗人认为只要四海之内皆有知心朋友,即使天各一方也近如比邻。通过比较可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洗过去送别诗中儿女情长的情调,代之以积极健康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这正是它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原因。
  
  三、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前提。语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文体特有的艺术风格,掌握各种表现方法,写作方法。善于比较,学生才会联想,从而创造出许多美妙的构思。如七年级上册中朱自清的《春》,教学前可让学生写作文《春》,然后引导学生把作文和课文《春》进行比较阅读,从而领悟到朱先生对春天多角度、多侧面以及细致入微的观察是他写好《春》的主要原因,从而得到教益。由此可见,比较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总之,把比较阅读的方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多加运用,既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扩大课堂容量,丰富课堂信息,又可加强课文知识之间的联系,更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可以说,比较阅读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
  穆浩,教师,现居贵州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