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初中生课外阅读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作者:孙全昌




  “读书使人明智”这是中国的一句格言。的确,多读书,多读好书,可以使人走近一种文明,一种境界,从而获得一份智慧,一种活力。初中生正处在读书的黄金时期,因此,加强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早已形成共识。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呢?在多年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要辨证地处理好下面两个关系:
  一、增知益智与炼心懿德的关系。
  就阅读的功能而言,更多的人看重“增知益智”,忽视“炼心懿德”。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急功近利”的阅读指导思想和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阅读行为便表现为“短视与烦躁”。
  短视,即老师布置了什么作文题,便东翻西看寻找能对号入座对写作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报刊书籍。这种短视行为者,不仅课外阅读毫无计划,而且拒绝名家名篇,从不涉猎古今中外名著。烦躁,是短视行为的心理表现,即一旦短期内找不到“对号入座”的参考资料,便对阅读作用产生怀疑,久之,则容易失去阅读的要求和兴趣。
  其实,“增知益智”与“炼心懿德”是阅读的两大功能。两者的关系,应该这样看,两种分属不同的功能层面,前者为表层功能,之于后者是基础功能;后者为深层功能,既以前者为基础,又对前者以指导。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强调后者,是为了求得学生课外阅读的正效与长效。一个学生读了一篇好文章,既扩大了知识面,启迪了思维能力,又结识了一位益友,认识了一个道理,感受到了人生的某个真谛,这才是全面的受益。日积月累的全面受益,反过来又能激励学生自觉地持之以恒地去读书,去积累,形成阅读欲望、阅读行为、阅读效益的良性循环。
  总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从激励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培养人才的角度看,既要鼓励学生从阅读中增知益智,更要引导他们去寻求好书以炼心懿德。
  二、阅读主体和阅读氛围的关系。
  在激励学生阅读欲望的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营造课外阅读的良好氛围。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主要是指客观的阅读条件、环境。
  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承担着双重任务,一是指导,二是垂范。垂范作用尤为重要。可以这样说,教师要获得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主动权,首先自己必须在课外阅读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语文教师在指导中,还得发现、培养学生中的课外阅读积极分子,同时,发挥他们的影响作用,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滚”大课外阅读的队伍。
  此外,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加强,也是在为学生课外阅读营造良好氛围。比如,在校园内办一个“评书栏”,经常组织学生开“读书交流会”等,这样让学生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上两点只不过是本人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点体会。其实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需要辩证处理的远不止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比如,还有精读与博览的关系,阅读与笔记的关系等,也都是需要加以辨证的。
  孙全昌,教师,现居江苏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