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美学意蕴

作者:王 忠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宋代文坛巨匠苏轼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以其高雅的体制,超逸绝尘的文笔,匠心独运的选材,法旨甚远的寓意,为人们广为传诵。这首词虽有铜将军铁绰板之讥,却不乏横槊赋诗之慨,一改晚唐、五代凄靡、婉约的词风,不愧为领千古风骚的绝妙好词。
  一、适时展现自然美。所谓自然美是指自然界及外界事物的美。词一开始就展示了大自然神奇的魅力。首句“大江东去”领起全篇,以摩天大笔勾勒了浩浩荡荡的江水,其滔滔莽莽之势,一泄千里的状貌使人不由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诗句。非常形象地表现出横亘千古的雄壮山河,壮丽美景的描绘,起笔突兀,落笔不凡,显示了东坡气慨过人之处。随后,作者描绘了如画的江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其中“乱”、“惊”二字以动态的美感,打破作者置身的古战场的宁静与沉寂,把人们的思绪又引到风起云涌,战火连天,短兵相接的赤壁之战,为下文咏史铺设了情境,“穿”、“拍”、“卷”几个词形象地表现了“石”与“空”、“涛”与“岸”、“江水”与“浪花”交织的奇观。作者以优雅的理智表现了对赤壁古代战场景物的完美的观察,他潜心营造了一种氛围,以内心澎湃激昂的想象和激情打动人,气象恢宏,以不同凡响的生花妙笔开拓了读者的视野,清雄、奔放,不拖泥带水,强悍有力。文章虽然没有点线的勾勒,明暗的设置,色彩的调配,却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的自然景观,同时融进了作者那不能排遣的忧愁,不能回避的叹息,不能放弃的期盼和不能忘怀的过去,从而超越时空的限制,把自然美凝聚为词中的话语,化为永恒,传唱千秋。
  二、积淀思辩的社会美。这篇文章写于苏轼41岁,当时苏轼因谤讪朝廷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并有圣上传谕,不得打理政务,应闭门思过。政治上的失意,使作者从生活的浪潮巅峰跌入谷底,但作者并未消沉,他登东山以舒啸,临清泉而赋诗,以自然的山水荡涤心中的尘埃,宣泄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以奔放的情趣、浪漫的色彩创造优美的景观,从而实现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理平衡的愿望,达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统一,较好地展示了作者热爱生活和很强的心灵驾驭能力。那种在仕途的沉浮中,不因一时的失意,就大为沮丧,而是以最大的愉悦唤起对生活的热诚和勤勉。这种生活与哲理的交融,关注人类及未来命运,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体现人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内在精神的社会物质形象,展现一种社会美。
  三、精妙绝伦的文学艺术美。
  苏轼以词这种和乐而歌的文学体裁,表现自己的情感,以壮美的山河风景,抒发了昂扬的生活斗志,反映现实中“小我”的困惑、无奈和自解的全过程。总的看来,无论从主旨的确立,意境的创设,行文的思路,材料的选择,语言的表达等诸方面均堪称一流。词的上片先选取气象恢宏的景物“大江”,以大江“东去”表现江水的浩渺无尽,时间上的永恒。以“浪淘尽”来荡涤“千古风流人物”,展示了历史长河中,英雄豪俊辈出,各领风骚每几年的惨淡情形。由江河的永恒存在和人类社会生命的代代延续转入对三国历史的回顾。下片主要是咏史抒情。作品首先塑造了三国时周瑜的典型形象为了展现周郎的英姿,选取了他的婚姻、风姿、服饰、韬略。在作者的精心刻画下,一位智勇双全,英武盖世的小英雄跃然纸上。作者着力刻画的这样一位让人心生艳羡的少年英雄,是如此杰出,光照千秋,然而,当联想起自己的遭遇和境况,于是发出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喟叹。这首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实带虚,以虚带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妙境。宋人范晞文的《对床夜语》中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流水,此其难也。”苏轼词将目睹的古赤壁战场作为吟咏的对象,借怀古驰骋想象,词句汩汩滔滔,用笔似信手拈来,用和谐的音韵将对自然、历史的感受和世事的体悟,以激荡的才情借长短句的形式传导出来,其生动、丰富、典型、完满的特征充分体现了艺术的美。
  王忠,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