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非智力因素是影响职教的关键
作者:廖锦华
我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着的素质。”要真正实现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一职教目标,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不可暂缺的。具体说来,非智力因素与职业教育的不解之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培养和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职业教育目标内涵的必然要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当今,世界各国都已把制定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放在首要位置,而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核心便是切切实实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这里所说的素质是指人在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中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在人的素质整体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技能素质的核心,是素质全面发展的坚实基础。而非智力因素既要作为诸要素的基础与载体,同时又要为组构素质的完备结构提供动力与调节机能。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职业教育中要实施素质教育方略,就是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我们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科知识、技术相互联系更加密切,在技术应用与创新过程中,个人知识、技术与力量有限,更需要人们之间的相互协作与配合,也就是说,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例如,与人合作、自我激励、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方法等等。职业教育除了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技能外,还应在个人的自尊心、自信心、道德、美感、事业心、责任心等方面加以培养,塑造个性,塑造完美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职业教育目标得以实现,才能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人才要求,因此,进一步开发与培养非智力因素是实现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素质这一职业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非智力因素是组构职业教育目标外延的直接要素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包括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知识与技能的素质、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身体素质及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等等。除职业知识与技能素质及身体素质外,其余各项素质都可归入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就职业目标的外延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与职业道德等在心理学上同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情感领域。而所谓职业指导,就是通过分析和测定人的职业能力、职业意向以及性格、价值观等特征,来帮助人们合理定职业计划和选择职业,这里的意向、性格以及价值观等,也完全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近年来,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技校狠抓素质教育,毕业生呈现明显优势与特点:一是政治素质好;二是职业意识强;三是技术水平较高;四是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修养;五是身体比较健康,能吃苦耐劳,因而受到社会的以及集团公司所属单位的普遍欢迎与好评。上述5个特点中除第三项外,其余各项都明显属于非智力因素。因此,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不仅是职教目标内涵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其目标外延的直接要素。正是由于思想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等对非智力因素的直接相关性,决定了非智力因素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的特殊地位。与其他类型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不仅不能因故而削弱,相反,还应进一步加强。
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养是落实职业教育目标要求的有效途径
人们对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认识由来已久。中国古代有一句名言:“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意思是说,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肯做。这里说的“能”是指“会不会”,即智力因素;而“为”则是指“肯不肯”,即非智力因素。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表明,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智力因素,也要靠非智力因素。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智力水平非常高的人,如果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多大的成就;反之,即使一个智力水平中等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会取得很好的成就。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科学家,除了具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有的智力可能还是中等水平)以外,还由于他们有着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从爱因斯坦、爱迪生、邱吉尔、达尔文都曾被学校讥为“弱者”,后来却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史事,到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德兴铜矿高级技师、全国劳模李有章那不寻常的成才经历,都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实际上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作为过去“应试教育”的苦果之一,进入技校与职高的生源主要是些中下等程度的考生,这是眼下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差生的智力通常并不差,他们的欠缺往往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因而,从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入手,辩证施治,是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略。
德兴铜矿是亚洲第一大矿,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为了满足矿山生产发展要求,德兴铜矿在1999年2001年间对全矿主要生产岗位的职工进行了“双百”(每期一百人,培训一百天)的培训,主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必要的生产技能培训。经过培训,职工的技术理论素质大大提高,但在生产中并未反映良好的培训效果,设备、安全事故常有发生。经调查分析发现,一部分职工的责任心不强,工作得过且过,互相推诿,影响生产,针对这一问题,矿党政领导决定从2002年起,利用五年时间对全矿职工进行脱产教育轮训,以期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培训重点开设了职业道德、企业文化、心理学等课程,同时还开设了操训课、劳模事迹报告等,整个培训期间严格管理,培养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优良品质和坚强意志。一个品质优良、意志坚强的人,能够以道德动机去战胜非道德动机,用理智去战胜欲望,可以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目标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通过培训,职工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工作责任感增强。在工作中,力尽所能。近年来,设备、安全事故明显减少,生产逐年提高,培训效果突显。这充分说明了职工培训要获得良好效果,必须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习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包括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智力活动的进行、智力水平的发挥以及智力本身的发展,必须依靠非智力因素的发动、激励和促进。前者属于认识系统,后者属于动力系统。没有认识系统,学习活动就无法实现;没有动力系统,学习系统就无法维持。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起着发动、维持和调节的作用,而智力因素则发挥着对知识的吸收、加工和处理的作用,它们的互动保证了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说到秘诀,我国体坛多年来的骄人佳绩及其训练中的许多独特举措也许更具有说服力和启迪。从奥运会前那让邓亚萍禁不住伤心落泪的超常心理训练,从王军霞所承受的近乎残酷的体能与意志磨砺,人们不难体会出非智力因素的无穷威力与魅力。
纵观教育战线许多先进模范人物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成功地教师必定是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成功开发与培养者。面对众多受教育者,他们或则循循善诱,善于诱导动机,引发兴趣,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摆脱“要我学”的被动态势,激发“我要学”的主动状态;或则忠心耿耿,潜心于高尚情商誉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促使学生提高情商能力,磨练意志与毅力;或则孜孜不倦,念念不忘教书育人,以陶冶学生性情,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己任,精心培植学生自主、自信、勇敢、谦逊的个性品格;或则数者兼而有之。如果说,职业教育是当今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秘密武器,那么,成功教师的秘诀就是像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那样,“一使需之切,一使乐其业”,在于成功地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是大有可为的,可以相信,一个彻底影响成功素质训练的思想和方法,必定注定给职教事业增添特别的活力与辉煌。
廖锦华,江西德兴铜矿职工培训中心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