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语文教学也应进行分层训练

作者:洪启华




  “新课标”提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非常明显,这强调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有效参与。那么,在语文训练中,要贯彻和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语文训练中去。
  在训练中,如果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标准训练,则势必造成强者兴趣过剩,弱者畏难扫兴。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分层训练的方法,既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训练的要求,又能因人而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训练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整体水平。
  1、训练目标分层,异步参与。
  每次训练都有一个总目标。但教学训练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目标的,在训练中,根据学生客观的差异,采取训练目标分层的办法,使得学生在训练时能有个循序渐进逐渐靠近的目标,增强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如教《鼎湖山听泉》一课,单元教学目标有一条是“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进一步学会通过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深入体味感悟作者的感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朗读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朗读课文,少部分学生的朗读水平高些,但还有少部分学生最基本的句读都成问题,更不必说有感情的朗读了。于是在朗读训练时,对训练目标进行分层:①掌握吟哦讽诵的要领,放声读,读得正确、流畅,沉浸其中;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读课文;③抓文中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反复吟诵,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基础和需求按目标训练,每个学生都有了可以达标的希望,训练中增强了学生学语文的信心。
  2、有侧重地导练,同步参与。
  每个学生所处的“最近发展区”是不同的,导练时有所侧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训练中都能“跳一跳,摘果子”,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就感觉到自己也能学好语文,进而提高学语文的兴趣。
  例如:教完文言文《桃花源记》一课时,如何让每位学生学完本课后,语文素养都有所提升呢?设置这样几个爬坡似的训练题,让学生选取“最近发展区”的题目加以训练:①(基础题)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解。②(提高题)“渔人”的品行如何?请你做分析。③(拓展题)设想一下,桃花源中有一个好奇者随着渔人走出来,想了解一下他们祖先曾经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看到了什么?会有哪些想法?
  这样训练设计,既避免了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又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全面提高了学生有效参与的效率。
  3、搭阶梯训练,全程参与。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只有在低级需要基本满足以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当中低层次学生已达到相应训练要求时,就应当鼓励他们采用高一层次的训练方式完成相应的训练内容。
  如教《故乡》一课时,我就不断的满足学生的低级需要,而后逐渐向高级需要发展。①训练低层,能找出三个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并找出文中相应描写的句子。这点学生都能很快的找出来,满足了低层次学生的低级需要;②训练中层,分析闰土、杨二嫂两人物在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对我的态度几方面的变化,对于中层次学生来说不难,但低层次学生就有一点难度,对他们加以鼓励,也能有自己思考的结果;③训练高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故乡人麻木、恣睢呢?他们有无新的出路呢?这一训练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中低层次的学生就是一个挑战了。
  教者如此架设语言训练阶梯,活化训练过程,有效的促进每个学生的训练从低层向高层发展,全程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不断突破学习障碍,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训练分层,完全符合“新课标”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的建议,又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文学习的心理障碍,获得成功喜悦,激发学习欲望,逐步形成语文学习活动时的最佳心理发展过程,全面提高学生有效参与度。
  洪启华,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