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基础学段审美教学方法谈
作者:屈海英
从小学低年级起,初步塑建儿童审美心理结构,在塑造人的工程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语文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塑造儿童审美心理结构的进程中起着作用。那么,如何从低年级起,通过语文教学,塑造儿童的审美心理结构呢?
1、审美感知力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把抽象或生动的模式,使学生在感受这些和谐、对称、富有节奏的形象时不知不觉进入审美境界。
例如:在教学“彩虹、红日、天空、大江”这些词语中我编了一首小诗:
彩 虹
站在水蓝的天空下
抬起头
便望见了它
它是红日最心爱的绸巾,
它是天空最得意的杰作,
它是大江中最美的倒影,
它是诗画中神秘的地方。
它是天空里的一道风景!
这样琅琅上口的诗句以及对称的形式满足了学生眼动和注意活动对平衡的需要,因此,诗歌总给人以美感,轻松愉快感。它能使学生学得愉快。
2、审美想象力的培养
雷韦兹说过:“数学家之所以要创造,是因为精神构成物的美给他带来快乐。”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于优美的题目,那种享受是相当愉快的。他们的面部表情证实他们享受到这种美感;他们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满意地拍着手。请看例题:一首《爱心》的诗中有一句“妈妈把爱缠进长长的毛线里”,就是化用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小作者把伟大的母爱举一反三,扩展到父爱,师爱,进而想到对美好世界的爱。
课本剧的创新高度又被拔高了,因为这里又有孩子对原作改编,一句句适合舞台表演的台词,一个个吸引人的动作都是创新火花的闪现。
3、审美理解力培养
中国的文化历史悠久,特别是古诗文更是璀璨无比。例如在学习了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感受诗歌的对称美、节奏美、韵律美。特别是韵律,学生在吟诵过程中感受到了押韵的爽口和快乐。所以在学习诗歌以后让学生也做一回“小诗人”,结果也令人喜悦:“腊梅花儿黄,身穿黄衣裳,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
在儿童审美感知的基础上,平时的作业中培养他们对审美对象的内涵进行比较准确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字迹端正,格式规范,做到行与行之间的齐整,使作业看起来有一种使人愉悦的美感。
屈海英,教师,现居江苏启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