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特色课堂的创设及其评价

作者:吴鉴世




  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原则。创设特色课堂的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不断完善理论,循环往复,最后,在特色课堂创设的成功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没有理论的指导,特色课堂创设的实践则是盲目的,成功的概率将会极低;没有实践对特色课堂创设理论的不断升华,其理论则是苍白无力的。
  2、过程与结果的吻合原则。特色课堂的创设者自着手研究的第一天起,就必须考虑过程与结果的吻合问题。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任何特色课堂诸多追求的归属。没有成功的结果,其过程就无实际意义;没有成功的过程,就不可能有理想的结果。过程与结果的吻合、统一,应成为特色课堂创设者的一贯追求。
  3、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原则。特色课堂是有别于普通课堂而有的个性表现。这种个性离不开共性的支撑。个性的独特优势,建筑在共性的整体水平之上,离开了整体水平的支撑,个性化的特色难以形成。一般而言,课堂的共性是以本为本、班级授课。特色课堂的个性就在于,任教者在教学理念的把握、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艺术的运用、教学要领的掌握等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表现;而且低耗高效的程度令人称奇。共性中没有独特的个性,就无特色可言,追求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就是要个性的优势相当突出,共性的支撑相当得体,有如绿叶与红花的匹配一样,协调至关重要。
  
  三、特色课堂的评价及其基本要求
  
  成功的特色课堂评价,有其特有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它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顺利实施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工作,能起到其它活动难以替代的促进作用。如何才能使特色课堂的评价取得理想的效度和信度呢?笔者认为,评价的具体操作,务必掌握以下四点要求:
  1、立足促进完善。要通过特色课堂的评价,帮助创设者从社会需要、自身条件等方面分析特色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从思想理念、实施过程中分析特色课堂创设中的问题;从独特技能的掌握、前瞻理念的指导、即时效果的检验、时代特征的捕捉中分析特色课堂品位不断提升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特色课堂的创设者不断完善特色,提供恰到好处的帮助和指导。例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现在被人们公认为是特色课堂模式,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模式如果缺少了不断的研究、提高和完善,今天的“特色”说不准就成了明天的“一般”。
  2、鼓励不断创新。特色课堂,因特色的存在而发展。其特色从形式到内容,从思想到方法,都有独创性。对特色课堂的评价,就要极力鼓励不断创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评价一堂课无论教者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无论使用了哪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无论教者的教学过程设计多么完美,最终检验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如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色课堂的创设,离开了创新,也就缺少了动力。
  3、准确把握特色。虽然特色课堂尚无一个统一的、权威的标准,但就独特而言,还是可以根据特色课堂的一般特征去加以评价和验证的。准确把握,就必须讲究科学、客观。譬如:一个教师任教学科,学生参加统考的成绩优异,不等于他所执教的课堂就有特色。其优异的结果不能绝对代表过程的优异。还需要对整体目标的达成度和所耗资源的经济度加以考察;仅从结果来推测过程的优劣,既是违背一般逻辑的推理行为,也是违背客观规律的非理性思维。再如:某一堂课从某个角度考察,有其独特之处,有其先进可言,说明这一堂课有特色。而特色课堂,需要众多此类“有特色”课堂经过长期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达到自成体系、被实践检验并认可、能够代表某一领域教学工作整体发展水平、有鲜明特色和杰出标志的程度,才能作为特色课堂加以褒扬和肯定。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只有课堂特色的量变,才有可能成为质变的特色课堂。准确把握,就要讲究客观、科学、公正;就要努力增强对临时包装的“伪特色”和生搬硬套和“假特色”的鉴别能力;就要成功跨越评价误区,有效遏制评价中的不正之风。
  4、建立评估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文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制度和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教育评估制度。”对特色课堂的创设,也要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正确引导特色课堂的创设工作;开展特色课堂创设工作的督导活动,及时发现、有意培养典型,总结经验,推广先进;要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鼓励、支持教师各显神通,创设特色课堂;要允许教师在探索、研究过程中的屡次失败,用教育的优质资源,给予全方位的支持。以特色课堂的创设活动,带动特色教师的成长,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要把特色课堂的创设作为提升学校、教师档次的切入点,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根据特色课堂的创设基本原则,特色课堂的评价可从独特表现、即时效果、时代特征、个人素质、理论依据、其他等几个方面考虑,实行自我评价与专家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的结合,可对特色课堂的形成与完善,起到非常有力的促进作用。
  特色课堂的创设,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这个话题下,知名品牌的特色课堂,也星星点点相继出现。但与教学改革的要求相比、与素质教育的需要相比,数量还有待进一步增加,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设特色课堂,已经越来越被人们作为全方位开创特色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重视。特色课堂作为学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生长点,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的潜在能量将会得到越来越好的发挥。
  吴鉴世,江苏如皋市教育局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