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新教材必须要有配套的新教参
作者:张春海
据调查,教学参考书在教师备课时具有相当高的地位。下面表格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对“您备课时是怎样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的回答情况[1]:
从数据看,教学参考书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学参考书在语文教师心中的地位是极高的,因为毕竟它是与教科书配套发行,由众多著名专家参与编写,在对具体课文的分析鉴赏上有一定的权威性。
笔者所在的浙江省已广泛采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验教科书,该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有较大影响,人们称呼它为“苏教版”。然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却乏善可陈。
笔者比较了两种教学参考书,一册是《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一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教学参考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见下表)
教学参考书结构表(表1-2)
苏教版的优点:
该教学参考书结构清晰,每个单元都分为专题内涵解说、教学目标、专题内容解析、教学建议、参考答案和有关资料等六个部分,专题内涵解说和教学目标很好地解释了本单元的编写思想和教学目标,教学建议内容丰富,对教师的指导作用明显,而人教版参考书不能很好地解说编写者的编写理念和思想,教学建议简单,概括力强、语焉不详,大部分“教学建议”在六、七行字之内,有的甚至只有三行字,这样的教学建议意义不是很大。
苏教版的不足:
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模式陈旧。作为教参的重点,“专题内容解析”对所选作品逐篇解说,是典型的解释模式,如《沁园春·长沙》,编写者把这首词像文言文一样翻译了一下,鉴赏的内容相当少。而人教版对课文鉴赏较多,体现鉴赏模式。
第二,内容简单。从每篇课文的平均字数看,远远少于人教版(见表1—3),特别是“有关资料”部分,内容较为匮乏。内容不够深,不够广,不够丰富,使该书的参考性大为降低。
第三,缺少教学设计。教学参考书应当由解释模式向鉴赏模式和设计模式转化。教学设计应当是教学参考书的中心内容之一,苏教版教学参考书却避而不用。语文教师最需要的,就是教学设计。对课文的解释分析是基础性的工作,不是教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教学设计可以把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进动态的教学过程。只要选择得当,教学设计不可能成为教师的羁绊。既然是教学参考书,就该是有全方位参考价值的书,而不是只能参考几个方面。
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设想:从三个系列提供材料
教学参考书的结构应当分为三大系列:解释理解系列、鉴赏批评系列和教学设计系列,教学参考书可以从这三大系列提供详实的资料。
一、解释理解系列
所谓解释理解系列,是指涉及教师和学生理解层面的所有问题。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资料必须帮助师生理解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自身的编写意图,帮助师生理解教科书中的每一篇课文。
1、整体解说
教学参考书应当提供一个详细的前言,对本书及教科书作出详细的陈述。它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教学目的——包括高中语文教学的总目的,本册教科书所要达到的目标。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它包含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教学参考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教材系统说明——本年级所用教材系统的总体说明。如下图:
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参考书对本教科书的教学进度有一个统筹安排,周课时、学期课时、学年课时安排,具体课文的教学进度安排等。
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指导教师尝试多种课堂组织方法,如教师提问学生逐一回答、全班一起回答、分小组(二人或多人)活动、分行活动和分排活动等。
课堂教学步骤指导——如何进行复习(包括提问的方法),如何组织学习新课,如何进行活动,如何练习,如何巩固等。
复习与测试指导——指导教师如何对教科书进行系统复习,如何进行阶段性及总结性测试。
2、背景资料
教学参考书应当体现历史性,供教师和学生理解文本。
第一、作者介绍。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独特内心体验的外现,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的经历和创作过程无疑对理解作品的内涵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说不论对知识掌握还是对学习提供方便上讲,教师都应该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借助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可以更深地鉴赏作品。
教科书中的作品大多是名家之作,这些名人多有传记存世,教学参考书当选取适当的内容凸现作者的主要经历和思想状态。特别是有关作者的趣事、轶闻,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反映作者的个性特点。现在还健在的作家可以提供现在的图片资料,或者请他为学生写一段话,说明情况,提出希望,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人的思想是不断变动的。教学参考书应当对作者的思想变化情况作出介绍。如朱自清写作《荷塘月色》时的思想状态对理解语文有重要意义;又如川端康成在《花未眼》中说“要活下去”,为什么后来作者又自杀而亡呢?总之,教学参考书对作者的介绍应当是完整的,有血有肉的。
第二、课文内容涉及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文本涉及到的历史人物作较详细的介绍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祝福》中的“陈抟”,《兰亭集序》中的“彭祖”,教学参考书均没作具体介绍;《拿来主义》中“尼采”虽然课本下有简单的注解,但该注解有失公允,给学生一个“坏人”的印象,与尼采这个哲学大师的身份极不相符。历史事件的介绍对理解文本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烛之武退秦师》为什么是晋和秦联合出兵?为什么出兵郑国?文言文注重文史的结合,历史事实的陈述必不可少。
第三、与课文相关的跨学科知识。跨学科知识不是为了要在语文这个学科中解决另一个学科的问题,而是通过跨学科知识帮助师生解决语文学科中的问题。语文教师要从不同学科中获得营养。教学参考书是教师的助手,应对文本相关的跨学科知识有所介绍,以填补语文教师在其它知识方面的欠缺。建筑知识、伦理学知识、书法知识、佛学知识。另外,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只要与课文相关即可大胆引入。只要教师有可能需要,就必须提供。
3、媒体资料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人们的沟通带来方便,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媒体在语文课堂的运用,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参考书应当附带各类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可以以光盘的形式呈现)。
视频。相当多的课文可以找到相关的电影视频材料,如果能够把相关的视频材料附录在教学参考书后,对语文教师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课堂实录,名师的公开课实录,级别较高、范围较大的比武课、优质课、双高课大赛中的获奖课录像等,也可以收录教学参考书。
音频。演讲类的课文录音可以展现宏大的气势,充满力量,这种感染力极强的录音对理解作者为人和作品的内涵极有帮助。因此,教学参考书必须收录一批课文(特别是诗歌)的音频材料。
图片画像。相当多的课文可以以图片作支持,展示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图片便于理解课文。如《鸿门宴》中项羽刘邦的兵力分布地图、宴会的座次示意图等,对理解课文很有帮助。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