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表现性评价与学生写作素养发展
作者:田卫华
(2)核查表的构建
核查表一般列出过程和行为特征的评价维度,并且判定“是”或“否”,也就是教师或学生自己勾出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如表3就是一个在作文过程与策略评价中应用的一个样例。核查表使用很简单,不过它只使用于仅需判断“有无”的情况。它不能提供针对不同水平的详细说明,所以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有不同层次表现水平的表现性评价。
表3 写作过程与策略核查表(略)
说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若已表现出下列行为,请在对应项目前打“√”号;若无则不作任何记号。
1.运用了写作前的构思策略。
2.利用了草稿,从中发现并形成观点。
3.利用了讨论的机会来改进作品。
4.运用了修改策略。
(3)轶事记录的构建
轶事记录是针对有意义的重要事件,进行扼要的事实说明和描述性记录。它的内容包括被观察到的行为、发生的情境以及针对此事件的解释。轶事记录的最大优点主要是在于它描述的是自然情境中的实际行为,对于描绘学生最本质的行为特性可能有重要的帮助。
4.开展表现活动,收集表现信息
在开展表现性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定位教师在表现性评价中的角色。教师在评价中的角色应该是评价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管理者和开发者。在写作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确定评价目标和标准,制定、明确评价规则,让学生理解表现性任务的各项要求。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各种评价工具尽可能多地搜集有用的信息。在对学生的行为及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其次要全面搜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搜集学生活动表现及成果的信息,是做好评价工作的前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利用各种评价工具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成果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如对学生写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教师的观察和课后访谈的方式获得,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轶事记录,核查表等评价工具获取,而对学生最后形成的成果,我们主要通过表现性评分规则抽取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行评价。
5.判断和达成评价结论
本阶段,教师要在前一阶段搜集信息的基础上,将获得的信息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规则对自己的行为和结果进行自评和互评,然后教师再向学生公示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这样两相对照比较,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进一步朝向目标的活动,又能更有效地诊断学生学习的优势和不足,也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6.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参照评价目标和标准,结合学生自身的因素和环境因素,以发展的观点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另一方面,学生要反思自己在评价活动中表现的得与失,在反思中体验成功的经验,获取胜利的信心,同时通过发现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最终实现评价促进发展的目的。当然,作为教师,也应当从表现性评价中认识到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教学。
四、作文表现性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与其它评价方式一样,表现性评价同样面临着信度、效度和公平性的问题,但由于表现性评价是基于标准的一种质性评价方式,相对其它评价方法,它的信度和公平性更多地受到人们质疑,尤其是作文评价,其评价的主观性历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表现性评价能否用于作文评价,并在作文评价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能否提高作文表现性评价的信度和公平性。
我们认为,作文表现性评价信度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完成表现性评价任务的表现及作品的不确定性,以及评价者对评价标准的理解的不一致性。因此为了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增进评价的公平性,我们可以通过清楚鉴定要测量的内容,制定适当的评价任务和认真设计并遵循评分规则得以实现。
结语: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从实践中涌现出的质性评价方法,已引起了愈来愈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这一评价法尽管还存在一些应用上的局限,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评价方式的诸多弊端,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方面表现出相当大的生机和活力。但在我国,由于我们对它的研究起步较晚,表现性评价的许多领域尚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学科教学中的表现性评价还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实践和研究。
田卫华,华东师范大学2004级硕士研究生,现执教于江苏常州市安家中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