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沈从文的人文关怀及其对当下的影响

作者:崔宗超




  沈从文总是有意识地描写城乡的差别,用乡村生活的平静优美自然,与都市生活的烦嚣丑恶异化进行比较,用乡下人的勇敢,诚实,映照城里“上等人”的怯懦、虚伪。
  这种对照也集中体现于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刻画,大城市文明下她们身居都市,享受着豪华、舒适的物质生活,用打牌与看戏打发日子的同时,也倍受精神空虚的强烈折磨。于是,“绅士的太太”每天闲来无事,以打牌为业,后与一同僚的大公子生下一子;“或人的太太”不甘寂寞背着丈夫会情人,终心有愧坦白之,两人后合好如初。“我们在大城市里住,遇到的人有学问,有知识,有礼貌,有地位,不知怎么的,总好像这人缺少了成为一个人的东西。真正缺少了些什么又说不出。但看看这些人(水手)就明白城里人实实在在缺少了点人的味儿了。”[7]
  沈从文笔下的都市女性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以太太们为代表,她们要么是娼妓出身,要么是做了太太,样子变成娼妓,每日过着空虚,堕落的生活;第二种是以女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女性,她们要么作白日梦,要么跑步、打球,做一些为普通人猜想不到的事情,壮大如水牛,争强好胜,追求功利,犹如男子,在社会中丢失了自己的本真,无怪乎作者在称赞阮陵的女人时,说:“女权运动者在中国二十年来的运动,到如今在社会上露面时,还是得用‘夫人’名义来号召,并不以为可羞,而且大家都集中在大都市,过着一种腐败的生活,比较起这种女劳动者把流汗和吃饭打成一片的情形,不由得我们不对这种人充满尊敬与同情。”[8]
  而一系列农村少女形象贯串着民族品德的发现与重造,这充分体现了他以“乡下人”的身份在两种文明思考中的人文情思,他笔下的农村女孩子总是那样健康,那样纯真,那样聪明,寄托着他的人生感慨和审美理想,脱离不掉生命的“自然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其对生命的信仰,对人性的探寻,对人类的博爱和关怀,这些因素对我们处于信息时代的读者无疑是一种浸染,一种熏陶。如果你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或是在日新月异的竞争面前力不从心、悲观失望,看看沈从文的作品,体味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的思考和探寻,感受他的自然、温馨和关爱,你就会在淡泊、宁静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现自己的价值。如果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已变得浮躁、轻飘、伪饰,那么如果能够进入沈从文的这种淳朴情境中静心平思,你就会收获一份踏实,一份坦然!沈从文作品中的生命之真、人性之美、独特的悲悯情怀、“人性”与“文明”的对抗、对“爱”、“美”、“回归自然”的理想“边城”世界的追求,完整地筑就了他的人文关怀意识。他的人文关怀温暖着一颗颗渴求自由平等的心灵,鼓舞着人们追求“合理”“合乎人性”的和谐社会。
  沈从文具有诗人的气质,对事物极敏感,因此在乐观、热情中夹杂着些许忧伤,但又不同于悲观,他对人生、对民族从没有放弃希望。正如作者所说的:“横在我们面前许多事都使人痛苦,可是却不用悲观。骤然而来的风雨,说不定会把许多人的高尚理想,卷扫摧残,弄得无踪无迹。然而一个人对于人类前途的热忱,和工作的虔敬态度,是应当永远存在,且必然能给后来者以极大鼓励的!”这位与当代社会人生观、价值观相违背的作家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关怀思想,已被遗忘成一小角隅,但他开启了创建和谐社会的金钥匙,他的人文关怀思想如夜里燃着的一盏孤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洋溢着无限温情。
  
  参考文献:
  [1]沈从文:《〈长河〉题记》,《沈从文小说选》(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8、340页
  [2]《〈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文集》第11卷,花城出版社与香港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44页
  [3][4]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文集》第5卷,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1、228页
  [5]沈从文:《边城》,《沈从文小说选》(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第261页
  [6]沈从文:《三三》,《沈从文小说选》(上),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第297页
  [7]沈从文:《从文自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8]沈从文:《阮陵的人》,《沈从文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崔宗超,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