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以《诗经》为视角看中学生的气质培养
作者:赵向玲
这里,仅从我国传统宝典《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入手,来谈一谈我对如何塑造当代中学生的气质美的几点看法。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国风·邶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诗经·国风·陈风》
以上是《诗经》中对女子的赞美之辞,分别从三个角度阐述了歌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美好的气质。《周南·关雎》把女性的气质美界定为“窈窕”和“淑”,“窈窕”说的是外貌美好,“淑”的意思则是内心善良,品德美好。连起来解释,就是内外要一致。
这是一首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鸟儿在河中沙洲鸣叫,美丽的女孩展示着自然之美,让谁见到都会动心,何况那原本爱美的君子呢?淑女,远古至现在都被人们追崇的美丽健康、自然清新的形象。千古以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成为人们对美丽不懈追求的明证,也让人内心泛起无限的憧憬与想象,那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景象。乡村,清新空气,邻家女子,不矫揉造作,无须胭脂水粉装点,美在劳动中,美在自然中。
查阅《诗经》,我没有发现直接的、具体的描述女性外貌美的诗句,有的只是“窈窕”之类的表现印象的笼统之词。其实,“窈窕”更偏重于仪态美,它描述的是女子优雅、从容、婀娜多姿的仪态。尽管如此,它也没有具体描述女子的胖瘦、身材的比例等,那么,什么是仪态美呢?我认为,优雅、安闲、自然而不矫情的举止就能体现仪态美。所谓的“闲静时如皎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说的就是这样的仪态美。有人把“弱柳扶风”理解为林黛玉式的病态美,那是误解,是曲解。柳丝细垂,风吹影动,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意境啊!
“淑”,则说的是心灵美,可见古人多么重视内心地塑造。中国有句古话,“心慈则貌美”。心地善良,外在相貌中就能焕发出一种美的光华,这光华是从眼睛里散发漫溢出来的。仔细观察儿童的眼睛,就会发现他们的眼光是无邪的、清纯的,所以,没有丑陋的儿童。这句话也揭示了一个真理,由内心焕发出来的美,才是真美。内心善良、充实,才华横溢,这些内在的因素从容不迫的由外表散发出来,这样就体现了气韵美,培养这种美,是塑造气质美的关键。
这里,“淑”与“窈窕”,是和谐统一的,内心美是外表美的基础,外表美是内心美的体现。想想现代人对美无尽的追逐,瘦身减肥,隆胸抽脂,整容化妆,雪白的粉,浓黑的眼影,闪光的唇膏,又怎敌得过河之洲不饰不掩的女子?人们失掉的是什么,现代化的工业进程,磨灭了女性身上应有的一份雅致、清纯。
《邶风·静女》写的是男女相约在僻远的城隅相会,单纯而顽皮的静女,少女的天真烂漫凝集着一种美。“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一位静雅温柔的女孩子,与情人相约在城隅,男子赶到时,她她偷偷地藏了起来,急得那男子“搔首踟蹰”。这时她出来,赠给那男子一根野草——“彤管”,这爱情的信物,令男子不禁惊喜交集,因为这“彤管”是心上人送给自己的,所以他觉得真是分外美丽,不同寻常。她轻轻地把红管草递给男子,心里想着傻哥哥知不知道那究竟代表着什么?还有一支芍药花,她在放牧的时候悄悄采摘的,一起送给他。小女孩顽皮而羞涩的形象跃然面前,一份浓浓的情意静静蔓延。女子的恬静、典雅、活泼、羞涩都让人感知她的纯朴。哪像现在人认识不到三两天,就可以搂搂抱抱,热情过后感情随即烟消云散,爱情少了过程,少了回味。灵动是女子俏皮、活泼、聪敏、天真烂漫等气质因素的综合体现,正是所谓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可见,古人的审美观点一点儿也不落后,是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体验的。安静和灵动如此和谐完美的集中在一个女子身上,谁人不赏心悦目呢?安静则优雅,灵动则慧捷,这正是现代人的审美理念。
《陈风·月出》叙述了诗人在月下遇到一个美丽女孩的故事。这位心若深潭、月光银影下的女孩,体态轻盈,行步时柔美多姿,袅袅娜娜,韵味无穷,打动了诗人的心灵。“悄”,忧愁的样子,但这里的“劳心悄兮”,不只是心里忧愁,纤手似有不胜轻挥的哀叹的意思,而是似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一种淡淡的感伤,一种淡淡的意绪的情愫,这种淡淡的、若有若无的情思,却极强地拨动着人的心弦,令人着迷。这情愫,就是思想,就是灵魂。西施愁眉微蹙而美,东施盲目效颦则丑。西施的轻愁,是自然、优雅、若有所思的美,东施的效颦则是矫情、造作、又呆又傻的丑,是令人厌恶的。东施没有弄明白西施因何而愁,为何而愁,就盲目效仿,自然只能遗人笑柄。因为西施的愁,是有内容的,有内涵的,这内涵,就是思想,就是灵魂。东施效仿得了外形,却效仿不了内在美,因为内在美是无法效仿的。一个没有思想的美人是肤浅的,是远观好看而做工粗糙的花瓶,而真正好的工艺品是由内而外都讲究精致的。
有思想,则透漏出气韵生动的美,是美好修养的体现。“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红楼梦》),这两句是因果关系的,因为“才华馥比仙”,所以才“气质美如兰”。才华透漏出聪慧,一个谈不上聪慧的女子,即使外表漂亮,她的眼神也是没有光华的,因而算不上真正的美丽。刘姥姥被林黛玉戏称做“母蝗虫”,虽然尖酸刻薄了些,但正说明了这个道理,慧中才能秀外。不能因为刘姥姥是劳动人民就认为她气质美。
综上所述,一个注重塑造气质美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美的人。而塑造气质美,就是要从仪态、品行、动静、气韵、才华等方面,来塑造一个由内而外的美的形象,做一个真正的“美”人。当代的中学生,应当具备也是能够具备这样的气质美的。
总而言之,内外一致的气韵美、动静结合的灵动美、有内涵有思想的灵魂美,可以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气质培养目标。
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这样的人文学科的教学中,应当注重以课文本身的力量感染人,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养成学生的高雅气质,真正体现人文的魅力。
赵向玲,教师,现居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