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在设疑解疑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周超勇 尹 琴




  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富于想象、敢于人先、要有创新意识。其中设疑解疑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可以说是个蹊径。那么只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设疑解疑模式,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长期的教学探索中,我通过实践研究,初步构建一种设疑解疑的新模式:“设计问题——创情激趣——启思解疑——总结方法——迁移应用”。
  1.设计问题就是以教材为中心,根据内在联系,设计有利于使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能力的问题。问题设计可以由教师准备,也可以由学生独自或与教师一道共同寻找、发现。通过设计问题,尤其是学生独自寻找问题,可以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以及创新能力。例如,每上新课前,我常常利用课题提问:“你从课题懂得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寻找、发现问题,培养勤于思考的探索精神。再如讲《童趣》时,我会让学生在课前讲一讲自己童年时仔细观察的趣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创情激趣,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浓厚的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兴致勃勃地学习。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后,让学生按小说的情节发展,设想三年后会有怎样的故事发生。学生大胆想象,有的说于勒落泊而死,有的说于勒又发了财回来报答父母,也有的说于勒成了鲁滨逊、基督山伯爵……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延伸至课外的内容。同时,我还通过表扬和赞赏激励学生勇于质疑解疑。在教学中,我发现个别学生因为胆怯不敢主动发表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因自我意识的发展,开始关注自我言行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在质疑解难中小心谨慎,生怕给他人留下不好印象,积极发表个人观点的现象越来越少。为了鼓励学生,我采用表扬赞赏的方法,对每一个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将课堂质疑解难与评先评优挂钩,创设出一种以质疑解难、大胆发表意见为荣的气氛,激励学生畅所欲言,表现内在的创造力。
  3.启思解疑就是启发学生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家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问题,但是只有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培养创新能力。由于问题的难易程度及个体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与策略启发学生思维。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我采用不同的策略方法如:角色体验法、空白探讨法、榜样示范法、问题转化法、小组讨论法。
  4.总结方法。设疑解疑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因此必须教会学生总结方法,使学生将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并能将方法应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为此,解决完问题,我常常要求学生总结用的是什么方法?经过了哪些步骤?获得了哪些经验?有什么体会?通过学习自行归纳总结,锻炼其概括能力,使学生灵活、牢固地掌握解疑技法,为技能迁移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总结中,学生因个人能力出现归纳不完整或错漏的现象,我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概括,避免因包办而限制学生创造力的提高。
  5.迁移应用。“任何的知识学习都必然包含着迁移。”一种技能获得必须进行迁移、应用到实际之中,才能保持该技能持续发展,并对其他技能造成影响。学生在我多方引导下,逐渐能自觉进行技能迁移运用,有的学生把语文课上质疑解难所学到的归纳总结法应用到数学上,总结出一些类型题的多种解题法;或把作文的写作法运用到自然科的实验调查报告中;还有的在英语、美术等科目学习中也用了语文课内所学到的质疑解难方法。这种扩展性迁移活动,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体现了学生创新能力在实际中的运用。
  通过艰辛的探索,我运用“设计问题——创情激趣——启思解疑——总结方法——迁移应用”的设疑解疑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实践表明,这是一种既重过程,又重结果,带有鲜明创新特征的教育模式,它能挖掘个体心智世界中的最佳创意,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周超勇,尹琴,教师,现居湖北汉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