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孔乙己》思想意蕴探析
作者:蔡兴明
作家晓苏先生有一段著名的论述:“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应该具有三个意义层次。从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分,第一层次是表象层,第二层次是社会层,第三层次是哲理层。所谓表象层是指题材本身显然具有的,人们可以直接看出的,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获得的意义层次;社会层指作者透过表象本身以一叶知秋的判断力而捕捉的社会生活本质的意义层次;哲理层即是作者超越表象层和社会层推而广之扩而大之以后所获得的具有普遍意义和哲理价值的意义层次。哲理层是最高层次。”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是既具有表象层,又具有社会层,更具有哲理层的作品,从三个层面向读者展示了丰富的内涵。
作品描写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表现了他四体不勤,懒惰的性格特征。
作品描写了孔乙己的外貌。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表现了他的穷愁潦倒的生活境况。
作品又描写他教小伙计识字。他对小伙计说,你读过书么?……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等了许久,他很恳切地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看到小伙计认识茴字,他便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吗?见小伙计毫不热心,他便叹了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表现了孔乙己崇尚知识,心地善良的性格特征。
作品还描写了孔乙己对酒客挖苦奚落嘲笑的反击。酒客挖苦他,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并不回答;酒客奚落他,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污人清白……;酒客嘲笑他,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表现了孔乙己自命清高,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征。
作品还描写了孔乙己的肖像神态。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表现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之间的矛盾。
作品还描写了酒客揭他心病时的神态。酒客问他,孔乙己你当真识字么?他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酒客接着说,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一层灰色……表现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
作品展示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生存状况,是读者通过阅读直接可以看出的,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获得的意义层次。这就是作品的表象层,展示了一个四体不勤,穷愁潦倒而又自命清高,死要面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形象,阐发了这种性格上的矛盾是导致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走向灭亡的自身的原因。透露出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给人一种悲剧的美感。
作品描写了孔乙己赖以生存的咸亨酒店。酒店的掌柜是一副凶脸孔,自然很难对付,只好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小伙计由于不会在酒里羼水,不会投机取巧赚黑心钱,差点被赶走。老实人在掌柜眼里成了没用的人。长衫主顾有钱,很是阔绰,踱进酒店,要酒要菜,慢慢坐喝,相貌平平的小伙计就侍候不了。短衣帮说话唠唠叨叨,生意上缠夹不清,还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这壶子底里有水没有,然后放心,这种严密监督,使小伙计也很为难:或者得罪掌柜,或者得罪短衣帮,两者必居其一。
咸亨酒店,是下层劳动人民光顾的地方。这里,人与人之间没有理解,没有同情,更没有关心和爱护,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处于底层社会的“短衣帮”,其实他们并不比孔乙己好多少,他们和孔乙己一样站着喝酒,可对孔乙己却竭尽奚落、嘲笑、挖苦之能事。他们一看到孔乙己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了新伤疤了!”“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奚落、嘲笑、挖苦之语铺天盖地而来,表现了他们的戏弄心理和嚣张的神态。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与孔乙己同处在社会的底层里生活,所以也充分表现了他们的无知、愚昧和麻木不仁。
掌柜是当时社会商人的代表。他忽然想到孔乙己,是因为他欠了店里十九个钱;到年关,到第二年端午,他总是记起那十九个钱。在他眼里,孔乙己的生命不如十九个钱!他没有人性,惟利是图、自私卑劣、冷酷无情,充分暴露了他的市侩嘴脸和被病态社会异化了的人们对不幸者无动于衷的“凉薄”。
丁举人是作品中上层人物的典型代表。作品虽然没有对他作直接、正面的刻画,可他的凶残和强暴是非常明显的。孔乙己偷了他家的书,被抓以后,先写服辨,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结果孔乙己脸上变得黑而且瘦,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用两手“走”路。
作品从三个不同的阶层,“描写了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描绘出“软刀子杀人”的惨淡社会图景和令人窒息的社会背景。孔乙己这个迂腐、穷酸、用手“走”路的不幸者在这种社会里,不正像羔羊落入虎口?
这就是作家展示的隐藏于表象之中的社会生活本质的意义。即是作品的社会层,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所处时代冷酷的人际关系、恶劣的生存环境和悲凉的社会政治环境,暗示了主人翁的悲剧结局。这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必然结果,加强了悲剧的美感。
然而,作品并没有停留在社会意义层面上,还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以其深刻的哲理揭示了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对立现象而千古传诵。杜牧发出:“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的感叹,以其深刻的哲理而使《阿房宫赋》流芳百世。同样,《孔乙己》也以其深刻的哲理而催人泪下,流传于世。
始于隋唐的科举制度,相对于始于汉朝的察举制度,是历史的进步,对当时的人才选拔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之后,它的弱点和腐败就日益暴露,科举制度已不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而是成了扼杀人才,残害知识分子的罪魁祸首。
作家以其犀利而深邃的眼光,窥见了科举制度的腐朽,描写了孔乙己的直接死因。孔乙己在穷愁潦倒,无法生活的情况下,竟靠偷窃为生。他偷一般人家的书,人们只是耻笑,奚落一番便了事,可当他偷了丁举人家的书后,竟遭主人毒打,承认错误之后又被打折了腿。结果,他的脸变得黑而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用手“走”路,不久便死去。
孔乙己这个读书人,竟死于读书人的棍棒之下!
这与“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历史上竟有如此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传神之笔,就是作家揭示的超越表象层和社会层推而广之扩而大之以后所获得的具有普遍意义和哲理价值的意义层次,使作品极富哲理美。作品从历史的角度,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悲惨下场,从而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激起人们对科举制度的愤慨,加强了悲剧的感染力度,而使作品达到最高的品位。
纵上所述,《孔乙己》的表象层揭示了造成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悲惨结局的自身原因,社会层揭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悲惨结局的社会原因,哲理层则揭示了造成封建社会知识分子悲惨结局的历史原因,使作品显得十分丰满而深刻。作品梯次地、全面地、完整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生活环境和悲惨结局等诸多方面,给读者的感官和心理以强大的撞击。作品展示了外延十分广阔的社会、道德、历史、思想意义,因而显得十分厚重、深刻、丰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蔡兴明,教师,现居浙江温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