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沁园春·长沙》所体现出的革命情怀

作者:伍运凤




  《沁园春·长沙》是我们课本中的传统教材。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早期作品。是讲词中华美的排偶辞章,还是讲与词有关的基本常识,还是讲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诗言志”,词是诗余,是诗的延伸与发展,结合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指点江山》电视连续剧,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加深回味,深入挖掘词中的深刻思想内涵,这是我教这首词的着重点。讲思想内涵就要讲清楚词人毛泽东当时所处的时代: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工农运动日益高潮。一九二二年二月毛泽东亲自领导江西安源煤矿大罢工。一九二三年二月,爆发了京汉铁路大罢工,同年六月,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政策方针。一九二四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主张,建立了国共联合政府,毛泽东当选为宣传部长。一九二五年一月,我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代表大会。之后,毛泽东在韶山一带创办了二十多个乡农民协会,建立了农村第一个基层党组织——韶山党支部,组建了我党第一省委——中共湖南省委。这一切都体现了青年毛泽东具有创造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这就是“独立寒秋”的“独立”所在,“独立”体现了他傲然挺立于天地之间的伟岸形象。
  制度腐朽、社会黑暗,毛泽东当年青春年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敢想、敢说、敢干,和志同道合的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人经常一起到橘子洲一带游泳,评论国事。一九一八年,毛泽东组织了“新民学会”,一九一九年在湖南领导了“五四”运动并创办了著名的《湘江评论》,抨击了没落的旧世界,一九二0年毛泽东又发动和领导了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创建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读书时期,毛泽东对那种死板教条的、毫无生气的教育制度不满,曾作过大胆地抵制。这些都是“指点江山”的思想内涵。“指点”就是批判、评论;“江山”是指国家和黑暗社会。
  黑暗终归黑暗、反动终归反动。封建统治者不会甘心退出历史舞台,隐藏在统一战线内部的国民党反动派,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随时准备背叛革命,篡夺革命领导权。党内陈独秀也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革命的领导权究竟由谁来掌握?这就是“谁主沉浮”的思想内涵。一个“怅”字值千钧,表达了当时毛泽东面对“万山红遍”的大好河山,更加对人民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和深切关注。
  伟人终归是伟人,英才终归是英才。毛泽东从小就立志要推翻这人吃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年轻时就爱打抱不平、同情弱者、打击豪强。革命初期,他不畏艰险、冒着敌人的追杀,受到党内当权者的排挤,他仍有一个信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征时期,他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毅力和勇气。甚至到了老年他还是坚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毛泽东的一生是和困难艰险战斗的一生,毛泽东的一生是和形形色色的敌人斗争的一生。这就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内涵。
  讲思想性,不是说对词的艺术性完全不讲。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稍加点拨就行了。结构上,上阕提问:“谁主沉浮?”,下阕答问:“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有我们这些有志有为、不畏艰险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上阕用一个“看”字统领山、林、江、船、鹰、鱼。下阕用一个“忆”字,统领少年风华。再是本词中几个动词用得特别贴切,如“立”“看”“怅”“问”“忆”,起着层层展开、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结构严谨的作用。词也讲究韵味,每句末同韵,可以增强表现力和富有音乐感。本词是“ou”韵,“秋”“头”“流”“由”“浮”“稠”“遒”“侯”“舟”就是很好的典范。
  伍运凤,教师,现居湖北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