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写作前应拟定假想读者
作者:崔铁梅
教育心理专家告诉我们,如果对写作不能产生需要,那么就很难写好文章;相反,有了写作的需要,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欲望,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以满腔的热情去写好文章。拟定假想的读者,就是要在命题的范围内寻找到自己写作的“需要”,产生“鱼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和激情。同时,一旦有了明确的写作目的,有了明确的文章读者,“胸中之积蓄”和感情有了倾泻的对象,思路还会堵塞不畅吗?议论还会泛泛而谈吗?面对“入境”作文,真情实感,无疑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面对《时尚》这样一个命题作文,一般初学者常常觉得无从下笔,硬着头皮泛泛而谈,自然难以写好。如能围绕题意,贴近自己的生活去联想,寻找自己深有感触的素材,拟定假想的读者,真诚地与之交谈,写起来就不难。可针对以穿名牌为时尚的中学生为假想读者,那么你就可以与这些同学“通信”,告诉他们阿迪达斯T恤,比利牛仔、乔丹运动鞋等,这些较为昂贵的衣服在中学生中固然表现中学生青春活泼的一面,却也包含许多弊端:如影响学习、造成攀比心理、给家庭增加负担等,所以中学生穿名牌的时尚应适可而止。我们可拟题为《校园名牌风》,从校园流行穿名牌的现象入手,写一篇议论文,指出其中的弊端。也可以大学生为假想读者,通过虚构故事,表现某女同学的时尚经历来说明人们对时尚的不同看法。可拟题为《都是时尚惹的祸》。也可以社会上某一类人盲目追求时尚的人为假想读者,采用日记体的形式,通过一个某白领女士的日记来具体表现白领的时尚生活。可拟题为《我的时尚生活》……
那么如何拟定文章的读者呢?下面以《谈尊师》一题的写作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首先,分解写作角度,初步明确写作目的。
我们知道,命题人总有命题意图的,“谈尊师”,就说明有不尊师的现象存在,还有怎样尊师的问题,以及对尊师意义的认识问题。所以可从尊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与“会怎样”的角度去分解题目包含的意义,去联想思索。这样对文题包含的因素进行分解,议论的目的、对象就会进一步具体化。
“尊师”,还可以从对象角度分成:全社会的人们,上级主管部门,学生、教师自身,学生家长等。这些对象还可进一步分解,如学生角度,还可按尊师种种表现去分。从正面看,学生的尊师有的表现为对老师的礼貌、热情;有的表现为刻苦学习,用成绩来尊师等。从反面看,有的学生对老师不礼貌,或不打招呼,或叫老师绰号,或对老师动手动脚;有的学生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不尊重,或不认真听课,或不认真完成作业等。
总之,分解要细,分解越细,假想的读者就越明确,写起来就越具体、集中、渗透。
第二步,调动“胸中的积蓄”,展开联想,寻找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前面已将“尊师”这一文题包含的因素作了分解,这一步便是围绕这些分解出来的角度或意义点,调动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放开联想,然后从中选择出自己感触最深,最有“不吐不快”的议题,作为确定文章假想读者的基础。
第三步,针对自己感触最深的议题,确定文章假想的读者和写作的目的;根据“读者”的特点和自己的感触,确定说理方式、口气,选择合适的事例(事例的选择不能不根据读者的特点)和行文思路。
如果你对有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认真做和不认真订正等现象深有感触,那么可以这些同学为“读者”,或干脆用直接写信的方式,与他们做真诚的交谈。指出这种行为实质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老师日夜备课,批改作业,诸多辛苦,不尊重老师的劳动,就谈不上尊重老师。尊师不仅仅是口号,也不仅仅是遇到老师问个好,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上的勇于进取,刻苦努力。最后真诚地奉劝这些同学,将“尊师”落实到每天的学习行动中,以优良的成绩报答老师,这才是真正的“尊师”。
崔铁梅,教师,现居贵州清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