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沈心华
一、借助多媒体可以激发情趣,增强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精讲重点,启发学生突破难点。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大量的说明文,缺乏必要的工具,有时很难讲清楚,特别是对于农村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到文本中提出的景点进行现场考察,单靠挂一两张图片、投影片有时显得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而多媒体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文时,对苏州园林特点的把握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利用多媒体可以多角度的看某一处园林照片(例如可以是拙政园的整体图,在网上都可以找出并且可以下载),然后让学生感受“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愉快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探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育质量的要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积极探求正是这一理论的体现,如教学《故宫博物院》在课堂教学中,我将课文说明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旅游路线,每到一处,就会出现与课文中说明相应的对象,顺序和方法,学生只有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继续浏览下去,否则只能退回原处,两次进不去,就推出午门“斩首”,然后用幻灯片演示故宫博物院的结构图,让学生按照作者参观的顺序依次填上相应的名称,多媒体的采用克服了常规教学中呆板式的师生问答引发兴趣,催促学生积极探求,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了。
第四、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如教《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适时播放贝多芬的著名钢琴曲《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让学生聆听大师的心灵之声,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感悟贝多芬的伟大人格。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从而改变了传统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
沈心华,教师,现居浙江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