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语文教师的望闻问切

作者:刘加洪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法的“四诊”。医生通过“四诊”来诊断病人的病情,然后,根据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将“四诊”所得的症状进行分析研究、综合归纳,确定治疗方法,达到医治好病人的目的。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也要像医生看病一样,善于把“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成为一名“名医圣手”。
  望:语文教师的观察能力。古中医之“望”,观其形,察其色之谓也。语文教师之“望”,观察能力也。
  望,一指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有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杂家,什么都应该懂些,有时要能像政治教师那样,善于把握时代脉搏,勤于观察,关注社会发展,关心民生疾苦,人情百态……在教学中及时地以鲜活的素材和语言与时代接轨,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发挥语文教学特有思想熏陶的育人功能。另外,相对稳定的语文课教材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相比,显得滞后,这也要求教师要多看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甚至是上网冲浪,掌握最新的生活动态,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强教学时代感。
  望,二指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言行。语文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思想情操的感染者。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还要育好人。为此,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表情,从表情中发现学生懂与不懂、兴趣与无兴趣,以便及时调整授课方法,而且课后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从言行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对观察的现象再作一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找到“病根”,达到“对症下药”的目的,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感悟三个方面和谐发展,做一个有品味的高素质人。
  闻:语文教师的信息来源。古中医之“闻”,嗅其味,听其声也。语文教师之“闻”,信息来源也。
  闻,一指课堂上听一听学生的发言。语文教学毕竟不是教师在讲台上演讲,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应该倾听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听的过程中悟出学生的活思想,从中揣摸出学生的思想“症状”。依据不同的“症状”,施以不同的“药方”。
  闻,二指课后听一听学生的呼声。教师要经常到学生中间去,听一听学生的心声,从听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建议和要求,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经常倾听学生的呼声,师生的感情自然会加深,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时时对照自己,自省自励,促使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达到与学生共成长的目的。
  问:语文教师的教学技巧。古中医之“问”,问其何处不适,既往病史,不适有几时也。语文教师的“问”,教学技巧也。
  问,一指上课多提问。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改变“我讲你听”这种一厢情愿、唱独角戏的做法,应该恰当地适时地提出一些实在的问题与学生探讨,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问,二指嘘寒问暖。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嘘寒问暖,并以“服务员”的身份为学生排忧解难;以“咨询者”的身份为学生解答疑难;以“兄弟般”的身份与学生共享欢乐。这样建立起相互信任、友爱的和谐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缩短教与学的距离,加快教学要求的内化,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切:语文教师的施教之道。古中医之“切”,切其脉也。语文教师的“切”,切入当前的社会生活“热点”,号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也。
  切,一指切入社会生活“热点”。教师在教学中如果避开生活“热点”绕道走,必然会引起学生不满足甚至于反感。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把当前社会生活“热点”和文本有关内容联系起来,上下五千年,东西千万里,无所不包,无所不涉及,这样的语文课才有生命力,学生才会喜欢,效果才会更好。
  切,二指号准学生的思想脉搏。教师不仅要摸清学生在当前最关心的是哪些问题,最渴望了解的是哪些问题,最需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而且还要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把握各种类型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才能巧妙地打开学生接受心理的闸门,诱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心悦诚服地接受知识,让学生俘虏在美与情感的世界里。
  刘加洪,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