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2期
让语文成为学生的最爱
作者:张晓红
1、让学生热爱语文。要想叫学生喜欢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的爱好者,并有着较为扎实的语文功底和宽厚的文化积累,只有这样,才可能“厚积而薄发”,才可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为此,我特别注重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努力以美的教学语言去感染学生,注重平时和学生交谈时的语言美。和学生谈话间,我经常会兴致勃勃地说:“我送你一句话!”“我想起一句诗!”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我也经常会写上这样的话:“老师希望你吃得苦中苦,成为人上人!”学生显然对这些名言、古诗是非常感兴趣的,在我的感召之下,他们也逐渐开始积累名句,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摘抄积累本,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语文的乐园。
2、让学生会品语文。语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传承社会文化的载体,是与人的生命共存的。
(1)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课本中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们要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都要让学生反复诵读。经过一系列的诵读后,学生真正地品味到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比如六年级的一些课文都是美文,很适合反复诵读。
(2)让学生广泛阅读,打下文学的底色。课本中的课文都是精而选之,具有典型性。怎样使学生品味到更多的名家名篇呢?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具体要求。针对这一点,要广泛发掘班级学习阵地,让学生广泛阅读。其一,可在班中开辟“每周必读”,让学生诵读、摘记,并进行评比。其二,充分利用每天的班会晨会课开展读报读书(选部分)活动,交流心得。另外,让学生作好课外阅读摘记,并不定期进行交流,主要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掀起广读诗文的热潮。
3、让学生爱上语文课。教学是一种艺术。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赋予语文教学技能方法以艺术的美,让学生快乐、喜悦、迷醉。主要的做法有:
(1)演一演。有些语文故事情节简单,根本不需要作什么解释,老师就可以把讲解课文的时间省下来,组织学生用语文的内容“演一演”。一般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细细地读,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让图景在学生脑际呈现,就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课文的描写去演绎故事。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在最佳的学习状态中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增强了对语文课的兴趣。
(2)画一画。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说出来之外,有一些可以通过“画一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小池》这首诗时,有老师让学生动笔作画。要求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依诗想象,画出细细的流水,河里树的倒影,空中的清日,最后在露出尖角的荷叶上添上一只倒立的蜻蜓。画毕,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欣赏自己的杰作而感到自豪之时,就因势导引,他们便自言自语地吟诵起诗词来,如此循环,学生能诗能画。这样教,避免了枯燥无味的串讲;这样的课学生是爱上的。
(3)体验体验。在感情朗读时,让学生恰当、合理地配上一些动作,能更好地辅助理解课文、读出感情。听到一位老师教学《院子里的悄悄话》,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加强了体验这一教学过程,效果感觉就很好。教学中老师微躬身体,手放在嘴边,作讲悄悄话的样子,学生接收到这一体态信息,就知道了老槐树和小槐树的对话应当读得轻些。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上动作、情意的朗读练习,课堂十分活跃,学生十分投入,收到很好的教导。
语文教学的本位就是重积累、重感悟、重读书,谁努力把握住了这一点,让每一堂语文课都上得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让学生真正地懂语文,让语文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乐园。
张晓红,教师,现居江苏如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