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下半月
更多精彩:
由此右转
首页
本期封面
2008年第02期
往期浏览
·2009年
第01期
·2008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2007年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09期
第08期
第07期
第06期
第05期
第04期
第03期
第02期
第01期
期刊目录:《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8年第02期
[学者]
我的文学路与文学观
杨 扬
[淘金者]
奥运村:消失或正在生长的
徐 迅
问世间情是何物
王充闾
野地的呼唤
孙惠芬
王维的后现代生活
风吹阑叶
[研究者]
唐代送别诗的特点与魅力
刘荣俊
文学作品细节的艺术魅力
雷小蓉
《阿拉比》与《一段回忆》关注点之比较
姜文泉
《任蒙散文选》的诗性特色
蔡先进
阐释《魔戒》所深蕴的国王崇拜
许丹燕
从《永州八记》看柳宗元的山水散文
顾 盼
论陈忠实前后期散文创作的不同景观
程 尚
从结构主义视角解析小说《修道士》
沈 迪
陶渊明仕途历程及其诗歌《归去来辞》
肖守琴
爱米丽与韦瑟罗尔人物性格比较
朱金燕
中国诗人心中的太阳
何燕玲
废名小说中的故事
刘颖异
[探索者]
语文教育过程的真善美
杨道麟
大学语文与高品位读写生活
汪禄应
为语文教学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冯进水
新理念下的古诗词教学
叶乃芳
教师课堂点评方法谈
沈静静
诗歌教学的几点体会
雷 宇
“4347”语文创新教学实验方案
仝根章
文言文复习中的资源整合
范 科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孙 跃
仿句课堂教学案例
陈艳萍
《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俞秀玲
《漓江情韵》说课稿
谢 琼
语文课堂活教活学四原则
韩玉荣
让语文成为学生的最爱
张晓红
“小先生制”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孙卓霞
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韩瑞娟
[读者]
阅读教学如何发掘美源
张少文
古诗阅读鉴赏要做到虚实结合
尹树国 朱克美
让诗歌在朗读中飞翔
谢 菲
阅读教学更要体现人文性
薛新洪
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阅读策略的背景
孙艳花
用文学的眼光解读《背影》
郭春荣
重视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培养
鲁二收
倡导语文大阅读教学
张艳梅
找回失落的琅琅书声
白树均
让阅读不再雾里看花
张兆侠
[鉴赏者]
张爱玲《金锁记》新论
周成芳
《我的空中楼阁》诗意探析
曹素娟 李培元
小说《双驴记》主题剖析
陈晓燕
《山地回忆》的美学境界
王泉珍
《故都的秋》审美札记
王秀臣
《项脊轩志》的对比艺术
胡才众
《边城》的人性美
张爱荣
玛蒂尔德是悲剧人物吗
房春生
[导写者]
化虚为实常用的三种方法
刘圣堂
细节描写是写作的一把金钥匙
马银仙
作文教学应以情取胜
黄树明
让学生的作文充满个性
章飞虹
唤回作文的生活灵魂
姚平萍
作文教学如何做到最优化
黄晓前
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
刘红敏
[反思者]
职业高中语文教育应重视情商培养
汪桂英
重新审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王 丽
有关“魏晋文学自觉说”之再商榷
吴志刚
对《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教学的思考
赵秀兰
教学历程的理性思考
吴宝珺
“城头变幻大王旗”释义分析
盛 晟
新时期教师的教育理念
王丽芹
正确面对我们的学生
王 磷 罗相和
播音主持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
郭艳玲
[拾贝者]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评价的几点变化
李新文
古诗词中的细节描写
周育英
课堂教学导语设计三法
杨 锐 韩崇敏
巧妙设问教好诗歌
吴明娟
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庄振玲
语文与政治的交互关系
朱纯柏 陈绪永
通过有效预习提升课堂效率
曹 杰 孟庆波
志同道合是宝黛相爱的真正原因
许德姣
“聪明(的)N”的格式与句法位置
王 寅
大学生网络创业可行性途径分析
郑传洋
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意义及实施
范良芹
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
王 梅
现代口语的时髦
马延军
[作者]
杂文两则
李茜雯
严师与高徒
赵玉霞
随笔两篇
肖竹吟
我在守护
吴曰雄
襄樊新骚
杨国孚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