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形容词“秀”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曹红波 黄旭阳




  这就说明,现在人们关注的美,已经不是抽穗扬花时的禾苗了,因为人们又有了新的关注的对象,抽穗的禾苗不再是人们生活所必需的,人们有了更新的,更多的东西需要关注了。所以现在说到“美”,没有人会想到抽穗扬花时的禾苗,而是会想到一朵漂亮的花、漂亮的服饰、漂亮的图画,甚至是一个发卡、一个微笑、苗条的身材、江山明月、山涧清风、浩瀚大海、茫茫草原、庐山瀑布、苏州园林、张家界、九寨沟等。
  由这些引申义可以看到现在人们的审美对象已不仅仅局限于抽穗扬花时的禾穗,人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大地,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自然,关注世界,关注人们的自身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心理空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四是引申为表演、演出。这是从英文“show”音译过来的,现在多用于节目中,如“脱口秀”“服装秀”“T台秀”等。表明中国的文化已经不再固步自封了,已经懂得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并且化为己用了。
  
  三、形容词“秀”的词系派生及其文化意义
  
  词语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新旧事物的兴起与消亡,必然会引起基本词的调整与改变,有的基本词随着所指称对象或表述的概念不再存在而退出使用领域,有的基本词随着新的对象或概念的出现而产生出大量的派生词。
  于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不断改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与拓展,同时也是随着汉语构词方式复合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秀”作为原始词系,先后派生出许许多多新的复合词。
  因为语词是记录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现象的符号,所以某一词汇场中产生的语词系统,就是某一方面行为方式、思想观念或文化现象的反映和记录。因此对“秀”词系的分析,就可以了解它们所反映的现在的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现象。现在,我们将本着这一认识,对这些语词进行分析。
  第一类:秀才、后起之秀、新秀
  第二类:秀丽、清秀、秀外慧中、内秀、心秀、优秀、秀美、秀媚、秀气、秀色可餐、秀色、秀雅、秀逸、钟灵毓秀、秀润、秀俊、秀发
  第三类:作秀、时装秀、脱口秀
  第一类是名词,是从它所指称的对象上来说的。人们一般把那些有才能的年轻人成为“后起之秀”或“新秀”,等等。古时人们还专门用“秀才”一词来指称读书人。由此可见,人们对人才的关注和重视。尤其在现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新时代,人们的才能显得更加重要。这就说明人们已经不仅仅关注一个人外表的美与不美了,而且还关注到人们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二类是形容词,是从它所指称的对象的特点来说的。“秀”已经不再仅指称禾谷抽穗扬花了,尽管农业生产仍然是我国最基本的生产方式,但人们关注的焦点已不再放在农业上了,人们不由得把自然中、社会上与禾谷抽穗扬花景象相同的事物用“秀”来表示。
  因为禾穗成熟时呈下垂的景象,很像一位娇羞的女子,所以人们用“秀美”“秀丽”“秀气”等词来表达对小巧、婀娜的对象的称赞。而那些雄伟的山川、恢宏的建筑则与“秀”无缘了。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以“瘦”为美,就是因为“瘦”与“秀”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与唐朝杨贵妃以胖为美相比,人们对美已经有了不同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了。
  第三类是动词,是从它所指称的对象的行为上来说的。人们认为T型舞台上的表演是美的,是能让人们感受到美的行为,于是就把它与“秀”联系起来了。并且运用英语中的“show”来表达这些词的含义。由此可见,现在的中国已经向世界敞开了大门,人们已经认识到吸收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理念对我们的好处。于是中国开始走向繁荣和强大。
  从以上词系的发展来看,社会文化发展到什么程度,语言文字就发展到什么程度;反过来,语言文字发展到什么程度也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语言与文化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金松:汉字行义考源.武汉出版社
  [2]中国文字结构选解 学苑出版社
  [3]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
  [4]曹光擢 苏培成主编 汉字行义分析字典 北京大学出版社
  [5]周光庆 名词“春”的形成发展及其文化哲学意义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二十五卷第四期
  曹红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教育硕士;黄旭阳,教师,现居湖北随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