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量词的修辞及作用

作者:张妙君




  量词常常跟数词构成数量短语,因此往往使人产生一种误会,以为量词是浅显易懂而又简单枯燥的可有可无的点缀。因此不少同学在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时,往往只注意赏析形容词、动词,而根本不去注意量词。实际并不如此。量词是汉语特有的一个词类。是汉语中的一枝奇葩。汉语的量词丰富多彩,十分发达,且使用频率很高,这是其它外语所无法比拟的。它除了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之外,还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文学作品中恰当地使用量词,能使文学语言更生动形象,更有感染力。
  
  一、巧借量词构成比喻,使其更加形象生动。
  
  1.量词是喻体,量词前后的那个名词是本体,量词+名词构成一个绝妙的比喻。
  ①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把小舟及舟中之人比作芥子和米粒,这样,“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空旷辽阔的境界“一芥”、“两三粒”的渺小相对照,更显天地的浩渺无际,自然而然的引出作者“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的人生感叹,表现出悠远脱俗的情味,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也就从这几个量词中显现出来了。
  ②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江上渔者》
  小舟如一片树叶漂浮在滔滔巨浪中,一会儿被抛向浪尖,一会儿又被抛进浪谷。一个“叶”字,就将风浪险恶,小舟颠沛流离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作者对渔者的同情也就不动声色地表现出来了。
  ③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毛泽东《虞美人·枕上》
  巧借名词“钩”为量词,形象地表现出“残月”形状,使句子传神地产生“残月如钩”的修辞效果。
  ④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形象地写出了矮松顶上的白雪形如妇女的发髻,与“好像日本看护妇”相照应,使人联想到“日本看护妇”外在的秀美与内在的温柔,并暗指这是“小雪”,作者的深情赞美寓于其中。
  量词与名词构成比喻的短语还有:一轮红日,说明此时太阳盈满如圆轮;一镰初月,月亮如弯弯的镰刀;一丸秋月,秋月如一个小小的丸子;一峰骆驼,骆驼的脊背像一座高大的山峰;一扇蝴蝶,蝴蝶的翅膀如一把打开的扇子又大又美;一眼井,使人联想到水汪汪就是大地的明眸。
  2.量词本身不是喻体,把本用于甲事物的量词移用于乙事物,通过联想构成比喻。
  ①不信,请看那朵流星。——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②从群众的队伍里,千百朵汽球飞上天空,五光十色地拖着长长的标语彩带,顺风徐徐向西飞去。——冰心《十三陵水库工地散记》
  ③只记住我今天的话,留心那一掬温存、几朵吻,留心那几炷笑。——闻一多《收回》
  ④蓝天佩一朵夕阳在胸膛。——歌曲《乡间小路》
  “朵”本来是用来修饰“花”的,以上例句中却用“朵”来修饰流星、气球、吻和夕阳,暗含它们像花朵的意思,都是通过联想构成比喻,使人联想到它们也像花朵一样美丽。
  ⑤友人来访,不小心碰翻了一杯乡愁,浓浓的气氛四溢弥漫。
  “乡愁”本是一种思想情绪,看不见,摸不着,巧妙地将量词“杯”与乡愁相结合,乡愁就是一杯酒了,就可以用杯来量它的深浅了。这样就形象地展现出羁旅异乡的游子相聚,互吐思亲怀乡之情的动人场面。
  借助联想构成比喻的还有:一“盏”莲花,让人想到,莲花已经不是一朵花了,而是一盏灯了;一“瓣”芳心,使人想到姑娘的心如同花瓣一般纯洁芬芳。
  以上量词所构成的比喻是出于比喻而简洁于比喻,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借量词构成夸张的修辞,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来分别描绘“长堤”“亭”“舟”“人”等,是夸张的修辞,突出了想象中居高俯瞰的视点上所看到的雪中景物之小,与浑然一体的浩渺天地构成鲜明的对比。
  ②抬头看时,蓝裤腰上面一座赤条条的很阔的脊背,脊背上还有汗在流下来。——鲁迅《示众》
  “座”通常用来修饰山等高大稳固的物体,此处修饰杀人者的脊背,是夸张的修辞,极言大汉之健壮,以反衬其精神的麻木、愚昧。
  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用“丈”作白发的长度单位,又同“三千”组成了一个“言过其实”的数量短语,收到了很好的夸张效果,诗人揽镜自照时的触目惊心就一览无余了。
  此外,一叶扁舟、一线希望、一丝留恋中的“叶”、“线”和“丝”等量词兼有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极言舟的小、希望的渺茫。
  
  三、巧用移就修辞,量词可以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
  
  ①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②微风过处,(荷花)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③她的思路被一缕箫声打断。——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新凉”是一种感觉,“清香”是一种气味,“箫声”是一种声音,都是无形的、抽象的东西,用“缕”这个用于修饰炊烟等具体事物的量词来修饰“新凉”、“清香”和“箫声”,用了移就、通感的修辞,将无形的感觉、气味、声音化为有形,使之具体可视。使人仿佛感受到如丝拂身的清凉滋味,感受到清香的不绝如缕,感受到箫声的细长悠远,延绵飘逸。这种意境,无疑是一个“缕”字所造就的。
  ④就是魏晋名士的清谈,也是“微言一克”,偏偏《儒林外史》中的士子们,除了贤人偶有正声,奇人发些高论,剩下的都是“废话一吨”,吹牛撒谎,胡支扯叶,除了俗气入骨的恶谈就是无聊的闲谈,总之都是瞎扯淡。——周月亮《〈儒林外史〉中的假名士》
  将用于有形事物的“吨”用于无形的语言,用了移就的修辞,突出废话之多,讽刺了爱“清谈”的士子们不过是废物一堆。
  ⑤当水花和那红艳艳的凤凰花瓣一齐飘落时,便激起一串笑声,沿着大街小巷滚流。——张水《泼水节的怀念》
  用“串”修饰“笑声”,是用通感的手法沟通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将无形的笑声化成了可以用线串连起的有形的事物,表现了欢声笑语的连绵不断。形象地表达出了赞美南疆人民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⑥准是父亲,我是喜欢父亲而却更怕父亲的,说:下来罢!小小的就这样皮。一团高兴全飞了。——吴伯箫《马》
  “团”做量词多用于成团的具体东西,而这里用它修饰“高兴”,使“高兴”这种抽象的感情具体化了,显示出心绪的沉重。特别是与后边的谓语“飞”搭配起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了人的心情变化之快。
  ⑦这寡妇默然担起一肩不幸,走上渺茫的人生的路途。——师陀《受罪者》
  “一肩”修饰“不幸”,变抽象为具体,用有形之物来计量无形之物——不幸,将“不幸”写得可见可感,给人以切身压迫的感性体验。
  此外,一“段”情,一“段”香,一“寸”相思,“情”、“香”和“相思”就仿佛都有了长度;才高八“斗”,“才”仿佛可以用“斗”来量,才情四溢的样子就描述出来了。
  
  四、量词的借代作用,可以使语意的表达简明有力,富有感染力。
  
  在一定的语境中,量词还可以起到借代、省略描述对象的作用。比如“小两口”,“口”指的是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干一杯”中的“杯”,指的是酒;“有两手”,“手”指的是办法或技艺;“再来一个”,“个”指某一行或某一物。
  量词虽小而作用不小。小小的量词具有动人的语言魅力。在修辞中大量使用量词是现代汉语的一大显著特征,量词具有多种修辞作用,能起到使语言生动形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或者写作文章时,要注意对量词的品味和锤炼。
  
  参考文献:
  [1]刘学敏,邓崇谟,《现代汉语名词量词搭配词典》,浙江教育出版社, 1989年
  [2]陈保存、陈桂成、陈皓、张在瞻,《汉语量词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
  [3]何杰《现代汉语量词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
  [4]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张妙君,教师,现居浙江上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