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论新时期通俗小说对青少年的影响

作者:叶 蓉




  新时期(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至今)以来,以金庸的武侠小说、琼瑶的言情小说为代表的海外通俗小说如潮水般涌入,大陆通俗小说作家迅速跟进,使通俗小说园地里奇葩纷呈。这些作品深受青少年的青睐,作品和作家对青少年影响深远。2006年夏,文学网站“红袖添香”就“谁是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现当代中国作家”问题在北京师大附中、上海交大附中等众多大城市名校和数百所县级中学的学生中展开调查,结果青春玄幻写手曾炜当选“对青少年影响最大的作家”,排名前十位的除鲁迅、郑渊洁、杨红樱外,其他都是青春通俗小说写手。
  文学具有潜移默化的认知教化作用,它可以认识人生、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提高道德品质。这种教育作用并非雅文学的专利,以娱乐见长的通俗文学同样具有。以道德关怀为例,鲁迅曾说:“以意度之,则俗文之兴,当由两端,一为娱心,一为劝善,而尤以劝善为大宗。”[1]新时期通俗小说流行于青少年读者中,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等等。
  1.培养青少年的侠义精神。侠义在当代的定义是指“见义勇为、舍己助人”及“见义勇为、舍己助人之士”。[2]它祛除了自由散漫、义气行事、拉帮结派、蔑视社会法规、执著于个人恩怨等与现代性相违背的古代内涵,而演变为“奉行公正与正义、热爱自由与独立、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爱国爱民”等现代内涵。如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张无忌、郭靖、胡斐、乔峰、杨过等都是为国为民,重义轻生,光明磊落,言行一致的大丈夫。在深刻的时代变革和剧烈心理冲突的综合作用下,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正经历着巨变,突出表现在价值取向的自我化、价值标准的现实化,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人生观在青少年中颇有市场。当代社会仍然需要侠客们那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侠肝义胆。随着武侠小说的普及,它所带来的对江湖武侠的审美回味潜在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他们会不自觉地将其英雄人物作为榜样,吸纳侠义精神。严家炎就认为“中学生对武侠小说的喜爱,特别是对新派武侠小说的喜爱,可以帮助他们汲取到武侠作品中有益的东西,比如侠义精神”。[3]杨沫曾介绍自己年轻时迷恋武侠小说,满脑子的劫富济贫,打抱不平,最后这种思想引导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鲁迅小时候也迷恋武侠小说,曾自号“戛剑生”,并做过一些侠肝义胆的事。
  2.增强青少年的意志力。没有坚定的意志,成就一番事业几乎不可能。青少年由于情绪波动大、知识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社会经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易受干扰。再者,他们多属独生子女,生活在温室中、蜜罐里,较少经历风雨,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不够坚定。据调查,意志薄弱、缺乏毅力者在我国大中小学生中占的比重分别是52.9%、53.7%、37.5%。[4]通俗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大都意志坚定,他们为了实现理想,维护国家民族利益,执著一念,赴汤蹈火。如侦探小说中的侦探不畏邪恶势力,冲破重重障碍,誓将恶魔绳之以法。人有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倾向,文艺欣赏则能引导人走向自我完善。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塑造阶段,追求崇高、仰慕伟大是其普遍心理倾向,当他们孜孜阅读通俗小说时,一旦其中意志坚定的人物成为他们的榜样,人物的品德必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从而教育、鼓舞他们坚定自己的意志。
  3.调整青少年的爱情观。文学作品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感情。新时期通俗小说,尤其是言情小说中,情痴、情圣比比皆是,繁衍出一个个缠绵悱恻而又纯洁高尚的爱情故事。如《还珠格格》中维吾尔族勇士蒙丹跨越千山万水、痴情追随心上人含香;自从紫薇许下“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誓言后,尔康不顾父母反对、乾隆错爱、姻缘错配,坚持己念:“人定胜天!一定要娶紫薇为妻!”这一个个血性男儿百转千回后依旧无悔的执著情感,让读者动容。“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何尝不是人人所向往的爱情境界?在这个物欲化的时代,世俗化、金钱化的爱情观甚嚣尘上,离婚大潮滚滚而来,当今青少年深受影响。文学欣赏活动是主客体在精神和感情上的交流和应答,少男少女们情窦初开,感情丰富敏感,喜欢编织美丽的爱情梦幻。通过阅读言情小说,青春期心理的骚动、莫名的焦虑和感伤得以释放。小说中超凡脱俗的真爱又给了他们精神慰藉,让他们暂时抛开生活的烦恼、学业的重压,沉醉到两情相悦的虚幻世界里进行一次心灵旅行,从而使感情得到净化与升华。
  4.丰富青少年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因此,培养青少年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而创造力的强弱是衡量人的素质的一项主要指标,也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前提。许多新时期通俗小说继承了自《庄子》、屈赋、《西游记》、《聊斋志异》以来的浪漫想象传统,显示了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才能。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爱幻想的天性,面对通俗小说中的新奇世界,他们调动感官经验和情绪记忆,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从而丰富想象力,启发心智。例如,科幻小说不仅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未来,激发一代又一代人去探索,去为科学献身,而且刺激正在成长的少年儿童的直觉思维及想象力,多阅读科幻小说,是培养青少年想象力的一条途径。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就曾说过,科幻小说的主要价值是开拓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创造力,引起发明创造。
  通俗文学历来鱼龙混杂,新时期通俗小说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更是泥沙俱下。虽然其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仍有不少作品或者以探索人性为由,热衷于寻求感官刺激。“乳房加大腿”、“拳头加枕头”成为某些所谓通俗小说的创作模式,有的或者宣扬宿命论、因果轮回及末世思想等封建糟粕,这对青少年读者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1.暴力情节的渲染可能引发青少年去模仿。武侠小说中一个普遍观念是“快意恩仇”,为了报仇,而且要快意,杀人就不算一回事,侠士们在惩罚恶徒时,往往杀人如麻,殃及无辜。暴力现象在侦探小说、社会黑幕小说里同样存在,有的小说为了追求煽情效果,甚至细致描述犯罪手段、行凶现场等,客观上传播了犯罪技巧。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差,遇事易冲动,模仿能力强,大量接触暴力信息,易导致心理失衡、情绪失控,树立靠暴力解决问题的错误观念,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据我国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65%以上的工读学生,5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其违法犯罪行为均受到传媒暴力的影响,主要的媒介是书刊、电视、多媒体等。
  2.色情描写的泛滥可能诱惑青少年性犯罪。受经济利益驱动,有的通俗小说叙写畸形性关系、浓墨描写性行为、大肆宣扬性快感,远离了性的和谐与美感,纯属色情诱惑。青少年处于性敏感期,如果得不到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道德观念,阅读庸俗色情的通俗小说,可能迷醉其中煽情煽性的挑逗内容,导致精神萎靡,甚至走上性犯罪的道路。据司法权威部门对一些青少年管教所的调查,大部分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导源于他们对性泛滥书刊的无选择阅读,或对性泛滥音像制品的无节制欣赏。
  鲁迅曾说:“《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读者姑且不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心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5]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风靡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青少年模仿维特自杀的惨剧。文学作品会因读者的欣赏态度、动机、兴趣等的不同而效果不同,面对通俗小说成为大部分青少年课外阅读的首选这一不争的事实,忧虑、回避、堵截无济于事,唯一可行的做法是采取“拿来主义”态度,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增厚学生审美积淀,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87
  [2]罗竹风.汉语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1370
  [3]严家炎.金庸小说论稿.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3
  [4]张守臣.心理教育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
  [5]鲁迅.集外集拾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117
  叶蓉,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