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情商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李光明




  强调学生的情商教育,我们就不得不首先让学生能发现挖掘生活中的美。而语文就是一个美的富矿。语文是美的富矿,既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美,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既有苏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也有易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既有傲然挺立于大西北的白杨的伟岸崇高,也有玲珑地立于山脊的空中楼阁的含蓄与缥缈。故中学语文教学既是文学的教育,又是审美的教育,既要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等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有一双“感受音乐美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寓美于教,怡情育美,是语文教学追求的美好境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新一轮课改的重要内容。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精神。人文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人文素质教育进行。而其中的情感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语言角度看,语言是人生命意志的体现,语言中沉淀着人的某种感知方式、思维方式,等等。怎么说话就意味着怎样做人,教学生怎样说话也就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感知、思考、待人、律己等,语文教学无疑是育人和立言的统一体。因此,中学阶段的情感教育的任务,主要并且理应由语文学科来承担。新课标也正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设计的,三个方面互相渗透,融为一体,才能真正体现语文学科的特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因而,情商教育与语文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很好地透过语文教学来完善、拓展情商教育是一个值得商讨的话题。
  
  一、关于情商
  
  当今,中外学者认为,文化传统一直强调的智商(IQ)是人类成功的指数,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最重要的,是占80%的“情绪商数”(简称情商)。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称EQ,最早是由美国成功心理学家赛纬拉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他认为,作为情绪与智力结合的EQ,其内涵包括五大类:认知自身的情绪、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和人际关系的管理。西方学界对情商的定义偏重于一个人对自身及他人情绪的认知和管理,也就是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而中国学者认为情商是一种心灵力量,是一种为人的涵养,是一种性格的因素,这就更偏重于道德力量及为人处世技巧的认可。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人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各种帮助。离开他人,靠纯粹的个人奋斗要取得成功,在过去罕见,在今天更是难以实现的。要取得他人的帮助,要团结一群人成就事业,必须具有性格上的优势。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商
  
  如何提高情商指数?这当然与天赋有关,但更与后天的学习有关。从人类文化中学习人类的博爱的情感、丰富的知识,等等。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运用的学科,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文字写成的言语作品正是文化(内容)和语言(载体)的结合。语文教材主要选入的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受到民族文化素养教育,因而语文学科最具有人文性。而且,语文教材中相当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它借助语言文字形象地反映社会人生。无论是社会生活画面的鲜活展示,还是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的塑造,以及语言文字本身的优美,都极具感染人心的巨大魅力。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具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进行情商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根据文学作品的真、善、美,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探寻作品的人文思想的深刻内涵,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感染和艺术熏陶。可以说,学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打下人的精神底子,就是为了学会读书,学会做人,从一个“野化人”转化为“文化人”。在中外文学史、教育史上,许多著名的作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情商(只是当时尚未明确称之为情商,但涉及了不少情商的内容)开发的重要作用。孔子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以兴,就是审美情感的激发;可以观,就是观察社会,理解世界;可以群,就是合群,团结志同道合者从事共同的事业;可以怨,就是宣泄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态。差不多与孔子处于同一历史时代的柏拉图提出要用诗和音乐作为教育的重要科目,其后的亚里士多德更全面地提出艺术的社会功用: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精神享受”。近代大教育家梁启超先生也十分重视情感教育,他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方面尽量发挥,把恶的方面渐渐压伏下去”。鲁迅先生更是强调个人精神发扬的重要:“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综上所述,文学即人学,它不需要用任何抽象的形式,像知识灌输那样,像道德说教那样,像行政命令那样,像法律制裁那样,从外面强加于人。文学作品对学生的熏陶就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像空气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三、实施情商教育以提高学生情商指数
  
  当前,打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方法,建立更加开放,更加适应培养健康的新型人才的语文教学,已受到更多的重视。为此,应充分注意和重视以情感教育为基础和核心,包括自我认识、情绪控制、意志坚定、性格健全等全方位的心理综合教育——“情感——心理教育”。
  1.积极的自我认识是成功的最坚实的基础,是“EQ”的根本与核心。
  所谓自我认识是指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绪的干扰而迷失、夸大或产生过度反应,反而在情绪纷扰中仍可保持中立自省的能力。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是人格的核心。它会影响人的行为,例如学习、成长与变化的能力、选择朋友与职业,等等。成功与快乐的起点就是良好的自我认识。具有不良的自我意识的学生,往往看到自己是为其他人学习,而不是为他自己学习。自我认识是根据自己过去的经历,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自己根据环境的比较意识等形成的。对学生而言,老师对他的暗示及评价会较大地影响到学生的自我认识。因而,教师一定要随时随地利用教学内容给予学生积极的暗示和鼓励。注重课堂内外结合,鼓励、指导学生阅读一些自我认识、激励人心的书籍。比如阅读孔子、卡耐基、马斯诺等人的著作,学会认知自身及他人的情绪,从而完善自己的意识,不断地强化和肯定自我价值,而不是把自我隐藏起来。当这个积极的自我意识稳固的时候,学生会有良好的感觉,感到自信,会自由地作为“我自己”而存在,自发地表现自己并会充分地发挥作用。
  2.引导学生坚定信念,树立积极的人生目标。
  积极的自我认识只是构筑成功大厦的基石。一旦打下基础,就可以在上面修房盖屋了,而目标则是修造成功大厦的蓝图。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的事业的真正决心,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一个学生希望十年后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和受人尊敬的地位,那么现在就必须为作好一切准备而努力。没有目标,学生根本无法成长。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伟大人物、成功人士,有一个共通的特征:无一例外都有明确而远大的目标将他们带向崇高的人生境界的。教师在有关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知道如何切实前进,从他现在的地位,向着想要达到的地方前进。学生要真实地认清自己,“你将来想做什么人,先要看看你现在是什么人”。目标要能刺激学生把现在的学习搞好,要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才能够向着目标前进。定下远大目标还要坚定信念,每天朝着目标前进,偶然偏离了,不妨稍微修正,你能走到你所见的最远的地方,当你到达那里,你能看得更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