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新诗阅读教学探微

作者:王继波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句话说明了诗文里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思,包含着作者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阅读者要根据文本内容体悟出作者所反映出来的意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或建立交会点,方能“读懂”诗文,参悟出作者的本意。新诗的阅读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善于“披文入情”,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诗歌意蕴。教学时,我们不妨采取如下的一些方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新诗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不同,新诗写作手法又常以含蓄朦胧见长,加之在现代社会中的运用范围较窄小,所以大多数学生是不喜欢新诗的。因此,要激发学生阅读新诗的兴趣,首先我们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及特点,创设不同的情境。
  1.根据新诗内容,创设不同的背景音乐。诗是美妙的音乐,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诗,它们的共同内核是“情”。所以,根据诗歌内容,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既可以让学生在背景音乐中体察到诗歌的情感,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新诗的兴趣。不同形式的背景音乐,不仅可用来陪衬朗诵,而且可以成为整个课堂的乐章。音乐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产生探索美、发现美、追求美的强烈愿望。
  2.巧设充满激情的导语。诗歌特别具有情感性,因此,诗歌教学时导语的设置就要充分体现出教师对作品情感的把握,善于“抒情”或“煸情”,或高昂、或低沉、或激愤、或不舍、或热烈等,以“师”之情感来引发“生”的情感,再使学生的情感与诗歌作品的情感搭上桥、牵上线,那么,学生欣赏诗歌的情绪也就调动起来了。
  
  二、以读体情,以情导读。
  
  由于新诗与时代背景联系得非常紧密,所以我们惯常的教学方式是先范读,其次是讲解时代背景,然后教师对诗歌进行分析,抛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完全是由我们牵着鼻子跑。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培养不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的,学生的主体性更无从说起,学生也就难于自我体验诗歌蕴含的情感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把主动性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悟出诗歌蕴含的情感,以及这种情感产生的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诵读,以读体情,以情导读。如我们让学生反复朗读闻一多先生的《死水》,学生们逐渐体悟出了作者忧愤激昂的情感,从而有意识地自觉体察“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情感”,他们对时代背景的关注也就成为了必然,把阅读推向了深入。同时,由于理解了这种情感,学生们对朗读的节奏和重音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从而提高了诵读水平。
  
  三、均衡评诗标准,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汉代儒学家董仲舒说:诗无达诂。西方亦有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两句都说明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解释权利以及阅读文本本身的无限解读性。因此,我们在新诗的阅读教学中,不能随意给诗歌下一个结论抛给学生,应该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见。如让学生体会诗歌《篱笆那边》的象征意义时,我从草莓的色泽鲜艳、酸甜可口的这个角度去引导学生,叫他们指出草莓的象征意义。很快,大多数学生能说出草莓是指代美好的事物。但有同学认为,“草莓是一种外表华美的陷阱”、“草莓是有重重障碍的令人向往的目标”等。学生们的这种发现和自我创新,是他们所获得的真实体验和感悟。因此,多肯定学生的个性解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在新诗的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写作练习,可以使他们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得到进一步张扬。如我让学生用文字描绘《沁园春·长沙》中“鱼翔浅底”中的“翔”字时,有个学生这样写道:“低头看那水底的鱼儿,快活自在自不在话下,单看那尾巴拨水的劲儿就知道,如果它们有翅膀,没准会冲上高空与鹰一比高低呢?”这段文字写得生动形象,虽没着“翔”字却“翔”字意思毕现,把水中鱼儿自由自在、轻快自如、具有无限生机的动人情景就写出来了。所以在新诗的阅读教学中加强写作训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诗歌的进一步理解,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一点正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希望达到的。
  总之,无论是新诗的阅读教学,还是其他文体的阅读教学,我们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朗读和诵读,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能力,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更有效果了。
  王继波,教师,现居广东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