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论电脑写作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作者:顾 伟




  计算机技术已积淀为文化要素,其技术的物质力量、价值取向和技术属性日臻成为制约人才成长的外部存在,成为实现人的自由、生存价值的坚实物质基础和生存存在。计算机服务写作是科学技术对人的精神生产力的解放,是人对“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的必然回应。那么,从当代人才基本素质的角度看,如何理解和建构自己的电脑写作素质呢?
  
  一、应对电脑写作:适应信息化的工作——生活形态
  
  在电脑写作的能力与认知领域,计算机技术使传统写作工具、习惯逐步异化,写作活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变化,即文本的多元化和交互性、写作的高效、存储的灵活、网络的共享、媒体的可选择性。国际化写作技术和写作文化似乎在告诉人们,凡是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不能使用电脑进行写作和信息交流的人,将被视为新的“功能性文盲”。因此,写作者要提高其适应性。
  1.适应电脑写作的虚拟编辑与生成功能。技术不是单纯的物质力量,也表现为劳动手段的行为方式。电脑写作不仅体现了计算机在书写方面的替代作用,更体现了写作行为方式的变革和重建,体现了新工具在解放精神劳动生产能力方面的内涵。
  2.适应电脑写作的智能化辅助功能。工具的使用不是简单的替代和效率的提高,作为智能化辅助工具的电脑写作,提升了人机对话功能,增添了写作者的计算机技能,在改变部分传统写作行为的同时,也冲击传统写作的心理、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科技文化观。文本编辑功能、编辑程序的丰富与智能化水平的日臻发展,在丰富文本本身的同时,拓展了写作者自身的能力结构和思维方式。
  3.适应电脑写作的智能化制作功能。智能化制作是计算机智能化发展在写作领域的具体应用,智能化的写作程序,替代了部分写作活动,极大减轻了构思、表达、文本编辑等方面的劳动负担。但是,智能化制作的电脑写作部分异化了人的精神劳动,将写作的主体实践过程转变为机器的辅助或制作,对部分写作传统具有颠覆作用,所以,写作者需要在写作活动和计算机技术之间建立新的理解与和谐。
  
  二、丰富写作思维:对传统写作思维的超越
  
  电脑写作思维具有许多超越性。传统的写作思维主要包括感性思维、知性思维、理性思维、灵感思维,作者由于受制于写作物质载体、书写工具的影响,常常按照一定的时空顺序和逻辑秩序表情达意,信息固化定型快,可塑性不强,写作者的思维大都沿袭物——思——意——文和搜集材料——立意构思——谋篇布局——成文修改的线性思维方式进行。电脑写作部分改变或丰富了这一思维方式。
  1.非线性思维:对线性思维的超越
  非线性思维是电脑写作作者把握文本生成、修改、编辑、表现等形态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跳跃性、灵活性,这一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写作的三维物理空间。传统写作囿于物质载体空间的局限,作者表情达意的方式、视点的切换、行文的切换与存储完全受到所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的限制,在内容的添加、变动、删减、誊抄等方面具有载体的局限性和誊抄的重复性。电脑写作具有自由的空间,其编辑、复制、储存、超文本、超级链接使作者思维常处于一种超时空、跨媒体的自由境地。写作者可以进行随意的跳跃与生发,词语、句子、大块文字、文章结构、图片、音视频可随意结合或扩张;热区和超级链接可以随意地从媒体或文本的一点跳到另一点,作者开合于异质文本,游刃于写作思维的广度概述和深度细节。
  2.网络化叙事说理思维:对传统叙事说理思维的超越
  网络化叙事思维是电脑写作者以非线性、非焦点及创作自主性为支柱而构建起来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互补性、综合性。传统的叙事说理讲究事物的因果关系、时空序列,其结构、逻辑、语境都具有一定的限制和约定成俗的审美规定性。电脑写作不仅具有传统叙事说理的特点,还能借助超级连接、批注、超文本等功能,扩大了叙事说理的空间,丰富表达方式,形成基于信息技术、信息互补、意义共生的网络化叙事说理形态。尤其是信息网络化结构和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打破了较为单一的传统叙事说理模式,作者跳跃在文字、图表、音频、视频间,形成互为联系的网络化思维格局。
  3.非焦点表达思维:对单纯文字文本的超越
  非焦点表达思维是电脑写作者不以单纯的文字为中心,间或融入多元文本表达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发散性和整合性。传统写作的显著特点在于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的有机结合,表达的焦点集中于人、事、理、情、景中的一项或多项,表达效果取决于对文字把握的程度及有效性。电脑写作提供的是一种不断中心化的文本体系,文字、音像、图片、链接常常使其焦点处于动态,多样化文本使读者产生了多元化的阅读倾向和阅读兴趣,其焦点的存在与变化由作者创造,由阅读者生成。这就要求电脑写作者的表达方式具有足够的宽度与深度,从而提高虚拟文本的阅读价值。
  4.自主表达思维:对写作主体自由的超越
  自主表达思维是电脑写作者自主选择、运用丰富的数字化媒体、不断建构自我控制能力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写作注重写实或写意,其根本点是借助文字传达写作者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情感。电脑写作者可以根据表达、文本生成、审美等需求,富有个性化地调用多种媒体表达思想、情感,或描绘、或虚拟真实,尽力实现和表达现实世界与心灵世界的一致,摆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扰。也就是说,电脑写作者可以自主地选择文字的和非文字的表达方式,从声频、视频、超级文本等方面突破传统文本的局限性和表达的间接性。
  
  三、形成电脑写作能力:构建一种新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技能系统。电脑写作需要传统的写作能力作为胚胎,同时也因为传统写作能力与电脑写作的综合、交叉,衍生出新的能力要素。
  1.计算机操作能力:电脑写作的基础
  电脑写作中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包括四个最基本的方面。一是运用计算机操作平台的能力。熟悉和掌握常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操作。二是文字快速输入能力。熟练使用一种文字输入法,力求准确、高效,追求写作思维与输入的自动化和同步化。三是运用文本编辑软件的能力。不仅熟悉软件的常用功能和特殊功能,还应熟悉各种软件之间的综合运用和交互运用。四是解决计算机故障的基本能力。
  2.电脑写作技能:电脑写作能力的核心
  电脑写作技能较传统写作技能有较大的跨度,其焦点是文本编辑技术、“非文章”写作技法、虚拟表达方式和应用文软件的运用技能等。
  (1)文本编辑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文本处理软件,熟悉软件的各项功能,以及软件与软件之间、功能与功能之间的交互,解放写作劳动力,提升写作效能。
  (2)超文本表达技法。超文本方式对传统文本的变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线性结构向链接结构转化;二是定型结构向弹性结构转化;三是由封闭结构变为开放结构。超文本技法要求写作者在搜集整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超文本标识语言的运用,对文字文本进行有效补充,拓宽了文字的表现空间、表达空间和审美空间。
  (3)创作异质文本能力。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进行有机地综合,图片、格式、声频、视频等“非文章”形式在电脑写作中也就成为常用的表达方式。电脑写作恰恰为文本和媒体选用提供多种选择。在许多场合,写作媒体从文字的单一媒体化发展为文字文本与多媒体表现形式一体化,如进行文字文本写作时,或运用超文本、或运用超媒体,或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这要求写作者不仅需要收集、编辑异质文本,更重要的是制作富有个性化、针对性的声频、视频、图像、动画等,丰富电子文本的感染力和视听张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