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语文综合性学习摭谈

作者:韩吉涛 徐本芹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那么,我们该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一、综合性学习和单元教学互为推进
  
  综合性学习与单元教学密切相关。在呈现方式上,往往突出两个特点:一是主题不“特立”,不“独行”,不“另起炉灶”,而是与单元专题保持一致;二是提示与要求不是整体呈现,而是弥散在整组单元中。例如,“保护自然”这一单元,我们可先让学生初步感知整组文本:《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让一个个故事激起学生感受周边自然、了解周边自然的欲望:空气和水是不是受到了污染?花草树木是增多了还是减少了?人们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此时顺“其”自然建议学生开展一次调查周围环境的活动,就显得水到渠成。而学生参与调查后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又成了学生再次解读课文的前期认知基础,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为何不同的人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有所不同”。对于文本的思辨解读,反过来又促使综合性学习的中期交流更丰富。如此循环往复,互为融合,互为推进。
  
  二、教师的指导在综合性学习中至关重要
  
  综合性学习在教学形式上有着其独特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也是有序的、系统的。教师与学生在共同完成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时不得随意打乱,必须经历准备(项目设计)、体验(过程实施)与表达交流(成果展示)三个阶段。例如,在时间安排上,应提前一周或两周布置,让学生活动有一定的时间保证,以便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生,要指导他们参与寻找身边的材料,自主设计活动形式,这样既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能力,又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等等。也就是说,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作为教师应担任好引导者、评价者、合作者的角色,把握好指导的切入点,从各个环节中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进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综合性学习有利于促进“听说读写”
  
  例如“感悟亲情”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谈谈爸爸妈妈对我的爱”。这一课题,我们一线教师都尝试过,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感受是概念化的,所举事例是类型化的,粗略以及缺少细节的,总是让人觉得少了一份纯真、细腻、敏感,学生的说与写雷同,空洞、虚假。课堂上的“说”,课堂上的“口语交际”成了一种技巧训练。这说明,学生缺少生活感受。为了让“口语交际”有血有肉,可通过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寻找、感受这份爱,“说”时自然情意饱满。更为重要的是,在综合性学习中,还隐含着“听说读写”的实战历练。调查访问时,诸如向亲人和父母了解父母的爱,肯定要“听”和“说”,而且比课堂上的模拟演练更有效;搜集相关资料时,诸如搜寻描写亲情的文章,肯定要读,而且试读的范围要比课堂上更为广泛;创作表达时,诸如给父母写一封信,写一首献给父母的诗,肯定要写,而且要比课堂上的写更有指向性、交际性。一句话,正是由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观察了、感受了、体验了、交流了,学生“阅读”文本时,理解得更快更深,“口语交际”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写作”时有内容可写,听说读写能力自然提高了。
  
  四、切实树立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合作精神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应有之义。在具体实践中,要把综合性学习变成齐心协力、目标一致的团体经历,让学生自觉学会接受科学、合理的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为了圆满完成“观察家乡河流的污染情况”这项活动,合作组中的成员,有的取样、有的借实验器材、有的实验、有的观察、有的记录、有的监督,各司其职。同时,还要指导学生不断调整自己在群体中的角色定位,有时要作“组织者”、“策划者”,而有时要作“协作者”、“表扬者”、“提问者”,等等,更好地完成合作的任务。
  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扎扎实实地有创新地把每一项学习目标落到实处。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质方可不断地得到提高。
  韩吉涛,徐本芹,教师,现居山东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