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举起你红润的旗帜

作者:陈红梅




  每一个行业都有一个代表形象,工人戴鸭舌帽,手拿钢铲;农民系头巾,手抱稻谷;学生系红领巾,手高高举起来,这位小学生举起的是一面红润的旗帜,上书这几行字:
  交流信息的平台、个性特长的展示、自信理性的表现。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但在现实语文教学中,学生举手发言情况又怎么样呢?
  小学如森林,初一如茂林,初二如残林,初三如晨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局面的呢?
  第一,应该归罪于应试教育,教师急功近利,只抓尖子生,方法简单,采用满堂灌;学生怕人讥笑,宁愿多听少说,所以师生交流少,互动没有,这是绝大部分农村中学的现状。
  传统的语文能力,提倡听说读写,听说能力作为人的专利,作为传统精神,不能丢,丢了就谈不上语文素质。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肯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现代人的一项重要能力,新课标将口语交际单列成项,要求初中生有八条,特别是“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的发表意见”。
  我们知道,城市的学生见多识广,能说会道,有把稻草说成金条的本领,而农村学生孤陋寡闻,拙嘴笨腮,有把好话说成坏话的糟糕。
  怎样改变农村学生口语表达交流的问题呢?
  关键要从学生举手发言开始,从课堂基础开始,我们的方法有:
  
  一、理——错的有理
  
  学生是唯一允许有错误的人,因为他们是在学习阶段,是从理论上接受前人的经验,是间接经验,所以,是非经过不知道,有老师、有书籍、有工具书可以帮助改正。学生举手答问,要有这一项保证,无论对错,一概坐下,从心理上给学生一颗定心丸,让他们的手举得起来,人坐得下去。
  
  二、趣——内容保证
  
  有趣,才有兴,有兴才有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内容的吸引力是最重要的一环。冰心关于爱海的孩子气的山海比较,很有趣;麦田怪圈的美丽奇特也很诱人;成语接龙、有趣的故事、名人逸事很迷人,激趣引智,学生胃口大开。
  
  三、激——激将开言
  
  槐荫树遇上牛郎也会开口说话,学生是人,也有说话的需要,让学生举手发言,有层次性,把学生分层,把问题分层,把评价方法也分层。童年的游戏,珍藏最原始的欢乐,这是反映慢,胆子小的学生的乐事;春游计划,是玩乐的活动,中等生也会积极投身其中。我的观点是……这是爱思考、长于发现问题的优生佳肴。
  
  四、拟——仿拟人物
  
  很多文章,有人物、有活动、有对话、有独白,让学生模拟一下,演个小品,演个课本剧,体验一下往往很有潜质发现。如《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的语气市侩;《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鲜活;《变色龙》中警官脸色变化;《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的动作描写,等等,拟人物音容笑貌,是一盘独特的开言大餐。
  
  五、逼——挤牙膏法
  
  学生多数时候不举手答问,是偷懒的一种表现,让他们群答可以滥竽充数,一旦单点潘仁美就不行了。这时要用些巧方法,提问题后学生举手就不点,不举手的就全部“长高”一截,让他们站起来,答了再坐下。这时,不要怕挤牙膏,学生说话少,思维没有条理,只能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你问一点他答一点,只要开口就是胜利。
  
  六、聚——长于小结
  
  反思和小结是训练学生深入问题的两种好方法,一个问题答出来了,引导学生反思一下当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什么阻拦,有什么发现,关键是什么,学生常常这样想,就会思维有条理、独特,有见地。小结也是一样,在众多答案里,有优中差,择优而从,这样就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
  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比点将时偷袭更好,学生有思维训练,有心理准备,这是一种推销自己、张扬个性,是现代人必备的良好素质。而周铁嘴的故事,纪晓岚铁齿铜牙的故事,结巴演说家的故事,都可以引导学生举起自信、个性的旗帜。
  陈红梅,教师,现居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