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战火中的戏剧黄金时代
作者:陈 未
诚然,对战时剧坛的发展曾作出重要贡献的著名现代剧作家远不止上述三位,例如陈白尘于1941年10月创作的《大地回春》刚一上演,就被戏剧界赞誉为“剧坛五年来的第一部抗战史诗”,1942年4月20日《结婚进行曲》在国泰大戏院连演12场,观众反响强烈。该剧作生命力是强大的,80年代还被拍成了电视剧。此外,老舍、宋之的创作《国家至上》,宋之的创作《鞭》、《雾重庆》,洪深创作《包得行》,吴祖光创作《凤凰城》、《风雪夜归人》,等等,所有人为战时剧坛所作出的贡献都是我们现代文学戏剧史上一笔宝贵的财富。多少年后的今天,这些著名剧作家在战火硝烟的环境中所成就的话剧仍然拥有一种作为经典性文学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它们不仅是穿越时间的,同时也是穿越空间的。他们的剧作不仅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演员、观众和读者,并且还被介绍到国外,获得了世界的认可。他们是抗战年代的骄傲。
三、战时戏剧刊物的繁荣
进入抗战中期,随着戏剧运动轰轰烈烈的发展,从剧本的创作到演出,再到评论等都日趋繁荣,因此,纯戏剧刊物的出版在重庆也日渐兴盛。1939年4月15日《戏剧岗位》创刊,该刊原拟定为月刊,但在后来发行的过程中由于战争时局的特殊性,实际为不定期期刊,由“重庆戏剧岗位社”出版,1942年5月第3卷第5、6期合刊出版后终刊。1940年《青年戏剧通讯》创刊,“中央青年剧社青年戏剧通讯社”出版、发行,苏采、鲁觉吾、洪天民、刘念渠等编辑,刊有话剧剧本、戏剧工作论文、评论,以及全国各地戏剧界的活动情况报道等内容,1942年2月25日出至第18、19期合刊号后停刊。1941年3月《今日戏剧》创刊,不定期刊,由重庆“今日戏剧社”编辑、出版,刊有戏剧理论、戏剧史、剧本、戏剧界动态报道等文章。1941年4月创刊的《戏剧批评》,月刊,由“重庆戏剧批评社”出版,1941年6月出至第3期停刊。1942年9月《戏剧知识》创刊,半月刊,徐苏灵、孔包时编辑,1942年10月出至第2期停刊,共出2期。1942年11月《演剧生活》创刊,重庆“新中国剧社出版委员会”主办,1943年1月出至第3期停刊。1942年《戏剧生活》创刊,重庆“戏剧生活社”主办,1942年出至第1卷第4期停刊。1943年1月《戏剧月报》创刊,月刊,由重庆“戏剧月报社”编辑、出版,“五十年代出版社”发行,编辑委员会有郁文哉、陈白尘、陈鲤庭、曹禺、张俊祥、潘孑农、贺孟斧等,主要栏目有每月简论、重庆抗战剧运第五年演出总批判等,涉及保障上演税运动特辑、历史剧问题专辑、追悼丹钦珂特辑等内容,1944年4月出至第1卷第5期停刊,共出5期。1943年11月11日《戏剧时代》创刊,原定为月刊,实为不定期刊,“中央青年剧社戏剧时代月刊编辑委员会”编辑,编委会由洪深、吴祖光、焦菊隐、刘念渠、马彦祥等组成,洪深主编,重庆文风书局印行,发行人邹杰夫,栏目有短论、剧本、表演知识、剧坛动态等,1944年10月10日出至第1卷第6期终刊,共出6期。
个人认为,在当时重庆的众多纯戏剧刊物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具研究价值的莫过于《戏剧岗位》,该刊物主要栏目有剧本、研究、在岗位上、读物介绍、每月座谈、编辑后记等,内容丰富,成就突出。可以说,《戏剧岗位》是为陪都重庆在抗战中期出版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的戏剧刊物,它对促进重庆抗战戏剧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无论抗日战争时期环境是何等恶劣,生活是何等艰苦,却始终磨灭不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决心,戏剧界用其独有的武器,为中国现代文学戏剧历史创造了一个振奋人心的神话。无疑地,历史的言说既是历史的,但它也是今天的,更是未来的。
参考文献:
[1]《国民政府公报》1937年12月1日,渝字第1号
[2]《新华日报》,1942年2月6日
[3]茅盾《读〈北京人〉》,《戏剧春秋》第2卷第1期
[4]《〈孔雀胆〉后记》,《沫若文集(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5]欧阳凡海《从〈天国春秋〉谈到目前的演剧水平》,《戏剧岗位》,1942年5月5、6期
陈未,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