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8期

切韵性质纵横论

作者:赵胜启




  
  三
  
  语音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语言之间总有些必然联系,语音的发展亦是这样。对于研究切韵性质而言,单从横的方向还不能宏观把握住切韵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切韵性质,我们把切韵放在语音史的大环境里,让切韵音系与上古、近古、现代的语音系统作一下比较,这可以说是对横向研究的一个补充。这样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好如下一些难题:第一,北方音为什么在切韵音系里占有基础地位;第二,切韵音系为什么那么庞大。
  上古有30韵部(据王力先生的研究),中古有193韵。从数字上看二者变化巨大,确实不大容易看出二者的关系。但是我们知道在从上古到中古语音的发展中,由于反切和四声的出现(因此有了韵书,也有了“赏知音”的要求),语言发生了重大变化,反切和四声象一把手术刀把上古音一一解剖开来,这样中古的韵部一下子多了许多,这也就是切韵韵部之所以庞大的原因。假设上古韵部的构建采用四声的概念,那么上古韵部不也大约有120个了吗。这与106韵、193韵是何等的接近。假设中古韵部的构建不考虑四声作用,则中古韵部约有57个(加上祭泰夫废是61个),这57韵部与上古的30韵部有源流关系,如上古的鱼部到中古分为鱼虞二部,上古的候部到中古分为尤候二部等。当然这只是假设,而事实上上古韵部采用了阴阳入相配的规律,中古韵部采用了四声相承的规律。
  数字相近,内容相似并非有意安排,也非巧合,而却更加说明上古音与中古音有一个共同的语音基础,这两个语音体系的基本框架是相同的,都是北方音。(《诗经》音系反映的是北音系统)。
  把中古音与近古音、现代普通话比较一下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近古音主要指《中原音韵》反映的语音系统,有19个韵部(按拟音情况有47个韵母),分类的标准比较宽,所以韵部合在一起的较多,这与中古音比较起来,也可看出它们之间的包容关系:切韵音系包含了近古音系,近古音系构成了切韵音系的主体。由于现代普通话直接继承了近古语音的体系,所以它与中古音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难怪现代许多学者用中古音与普通话语音作比较来研究现代方言。《中原音韵》是记录北音系统的,现代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也是反映北方语音的(注意:普通话吸收了一些方音成份)。上古、近古、现代的语音系统都以北方音为基础,中古语就不大可能偏离这根直线,北方音在切韵音系中也占有基础地位。但是中古音毕竟比其它几个时期的语音复杂,这跟中古的特殊语音现象,主要是与四声的发现和反切的运用有关。
  
  四
  
  经过以上横向和纵向论述,我们的结论已很明显:切韵音系大体反映了北方音的实际音续,但也吸收了不少古音、方音,《诗韵》构成了它严谨体系的框架。王力先生对音韵有很深的研究。在切韵性质这个问题上他先是追随章太炎先生的观点,认为切韵音系是一个综合体系。但是后来王先生又对其观点作了发展,他说:“切韵的语音系统是以一个方音系统为基础,同时照顾古音系统的混合物。”从王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王先生也是主张切韵音系有一个实际方音系统为基础的,这个实际方音系统就是北方音语音系统,遗憾的是王先生没有直接提出单一语音系统的观点。
  赵胜启,湖北襄樊市第二中学教师,华中师范大学语文教育专业在职研究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