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塑造的启示

作者:黄烨祁




  不可否认,唐僧、悟空和八戒都是主角,都有着比较清晰的面目,但是这个主角的形象又有一些分别,唐僧是一个道德上的主角,悟空是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角,而猪八戒则是一个世俗的主角。从八戒说起,他的身份像一个农民,在高老庄就是亦女婿亦长工身份出现的,武器也是锄地的钉耙。取经路上,他害怕困难、贪吃、懒惰、藏钱、耍心眼,甚至挑拨离间,始终凡心不灭,见到女色就会动心,……他是个“夯货”,却仍不失可爱,他还懂得很多民间习俗,这些都显现出他的世俗特征。猪八戒是个世俗的主角,我们可以在身边找到他的影子,他几乎是代表凡尘前往西天的。孙悟空的英雄特色,后面将要专门讨论,这里不赘述。分析玄奘的转变,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是以“偷渡客”的身份,孤身上路的,一路上遇到了很多障碍,但是,这些阻碍都是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凭借玄奘的坚强意志和坚定信仰,他走到了西天。到了《取经诗话》中,猴行者出现,成为法师前往西天的一大助力,他兼负着向导和保镖的身份,但是,相比之下,他的形象是平面的,他的光辉实在不足以与法师相抗。随着版本发展,孙悟空的戏份逐渐加重,对于他的前世今生,故事也越来越丰富,但是玄奘始终牢牢占据着核心地位,是一个虔诚的、坚定的圣僧形象。而在百回本《西游记》中,他的光辉却明显淡了。他害怕困难,看到山高水深就会心惊胆战,遇事推卸责任,肉眼凡胎,不辨真伪,却又刚愎自用。但是他始终有着佛门弟子的慈悲为怀,诚心礼佛,因此他仍然是“东土圣僧”,仍然是故事的主角——没有他就没有取经的故事,但只是一个不完全意义上的道德主角,让出了核心地位。
  如此一来,在取经队伍中,其余的角色经过作者淡化处理和凡俗化处理,尽管还各有各的特色,却都称不上是英雄,自然也无法承担在取经路上斩妖除魔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经过这些处理,惊世骇俗的孙悟空,被毫无争议的推到了取经英雄的最前台。
  2、孙悟空表演空间的扩大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光辉的形象,这个形象的塑造得益于他表演的空间非常广阔,而这个空间,是由带着强烈宗教色彩的“八十一难”构建的。
  (1)“八十一难”
  唐僧师徒取经是佛祖授意、唐皇托付的,取经队伍的成员是由观音大士亲自敲定的。这个队伍不论是在构建的目的上还是在人员的构成上,都具有合法性。为了保证取经成功,观音菩萨甚至允许悟空“叫天天应,叫地地灵”,“十分再到那难脱之际,我也亲来救你”,还送他三根救命毫毛。师徒五人都曾有一个神圣的出身,曾经位列仙班,但是都因为犯了一些错误,而被剥夺了神仙的身份,需要经过取经来救赎自己的罪孽,以求能得一个“正果”。救赎的需要,使得“八十一难”的存在符合逻辑。唐僧前世“金蝉子”的身份,使得他成为每个妖怪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人物,而他本身的、肉眼凡胎、刚愎自用,这就成为“八十一难”成立的现实支撑。有了逻辑合理性和现实支撑,“八十一难”就成为了《西游记》的一个主要板块。在百回本《西游记》中,从第八回的附录一直到第九十九回,都是“八十一难”的故事。
  事实上,“八十一难”也确实为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失却袈裟”、“难活人参”体现了他的责任感,“贬退心猿”、“再贬心猿”体现了他情深义重,“四圣显化”“求取芭蕉扇”体现了他禅心坚定,而一路上降妖伏魔、济危助困都是他侠义心肠、无边神通的体现。作者给孙悟空创造了巨大的表演空间,为了使这些空间大而不空,吴承恩加入了很多宗教母题,如孙悟空在乌鸡国引打猎的太子进入树林时,运用了“逐兔见宝”的母题;在车迟国比赛挖心,在比丘国挖出数十颗心,都运用了佛典中挖心的主题等。《西游记》中运用了很多宗教母题,有的母题和情节都出现了很多次,为了使小说不显得单一,吴承恩加入了很多变化。
  (2)反复与新变
  尽管有很多宗教母题为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是“八十一难”毕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小说中很多情节难免重复,比如孙悟空多次变成虫子,还多次钻入妖怪肚中,在相同的情节中,突出不同,就成为小说情节设置的关键。
  孙悟空多次变作虫子,有时是为了探消息,有时是为了捉弄人。比如第五十九回,铁扇公主打不过悟空,只好转回洞里。“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探听消息。”第三十二回,他派八戒去巡山,知道他会偷懒睡觉,就变作一只蟭蟟虫儿,钉在八戒耳朵下面,见他睡着了,又变成啄木鸟来捉弄他。从这些例子来看,百回本《西游记》尽量在相同的情节中制造变化,避免重复。
  还有孙悟空六次钻腹,每次也不一样,“他可以变作仙丹,被黑熊怪吞下;可以变作熟瓜,给黄眉大王解馋;变作蟭蟟虫随茶末钻进铁扇公主腹中;再变蟭蟟虫伏在无底洞鼠精的酒沫中,却被弹掉,只好变作花园中的桃子,让唐僧虚情假意地摘桃示爱,才算得手。不须变化,原样被稀柿衕的红鳞大蟒吞下,只在腹内以金箍棒戳个窟窿就算了事;在狮驼山被青狮大王吞下去,却在腹内腹外演了一出谐趣淋漓的闹剧。……把猴戏搬演到他的肚子里去,使人但觉得‘好玩’,从而消解了神魔斗争的残酷性和钻腹术反复使用的单调性了”。
  3、孙悟空形象的神圣化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吴承恩将人物神圣化,既是为了说明取经的合法性,也是为了塑造更加经典的形象。孙悟空的形象,比小说中其他神仙更加神圣,才能突出他的光辉。在小说中,吴承恩采用得最多的一个方法,就是运用神秘的数字。
  在《西游记》中,一些跟孙悟空有关的数字都显得十分神秘。在《西游记》第一回,敷衍石猴来历的时候,说道“花果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而孕育石猴的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小说接着解释为什么是这个数字:“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节气”,并且提到仙石“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这样一系列的描写,就为石猴安排了一个“神猴”的出身。
  通观《西游记》,像这样的神秘数字还有很多,而其中很多内容都与孙悟空有关。我们可以列一个表,来看看作者对于孙悟空的神圣设置:
  
  从上面那个并不甚完备的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吴承恩在对孙悟空进行一系列设置时,运用了很多中国传统视为神秘的数字。日本学者中野美代子在其著作《<西游记>的秘密》中,对中国传统对于数的概念做了解读。她认为,中国传统习惯于对数字进行无视位数的加法,而以上的数字:
  7+2=9
  1+0+8+0+0+0=9
  1+3+5+0+0=9
  1+3+5+0=9
  3+4+2=9
  大部分的神秘数字都与9有关,而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多种解释:
  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乾玄用九,乃见天则。——《易·文言》传
  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楚辞·九辨》序
  天道以九制。——《管子·五行》
  从这些解释我们可以看出,“九”在中国古代,拥有极高的地位,代表“极多”。所以皇帝也称为“九五之尊”。这同样也可以解释“五”这个数字在中国的崇高地位。《汉书·律历志》中说“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五、七、九在中国传统观念里,都是阳数,这些数字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对孙悟空的神猴崇拜。
  
  参考资料:
  1、吴承恩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2、朱一玄、刘毓忱《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美]浦安迪著:《明代小说四大奇书》,沈亨寿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4、余国藩:《<红楼梦><西游记>及其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5、[日]中野美代子:《<西游记>的秘密(外二种)》,中华书局,2002年版
  6、杨义著:《中国古典小说十二讲》,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10月版
  7、王立著:《佛经文学与古代小说母题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006年3月版
  8、程毅中著:《古代小说史料简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欧阳健著:《古代小说版本简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傅礼军著:《中国小说的谱系和历史重构》,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11、陈曦钟、段江丽、白岚玲等著:《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论辩》,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12、陈文新著:《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王平:《明代儒学的嬗替和小说的流变》,《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
  14、吴光正:《性功修炼与<西游记>的叙事架构》,《北方论丛》,2008年第1期
  15、郭建:《<西游记>对佛道典籍的袭用现象》,《求索》,2007年第1期
  16、张锦池:《道教文化与<西游记>》,《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04期
  
  黄烨祁,武汉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05级学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