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叶笃义在会上谈了两点意见,一点是他认为清华大学是党群关系较好的一所学校,尚且问题很多,共产党对知识分子问题,应该更加重视起来。他认为应把五百万知识分子的问题,摆在一个重要的地位,并建议政协全国委员会成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处理知识分子问题。另一点是,他认为在学校中,不需要有党派的组织活动。他十分赞成改变高等学校的党委负责制。他说,过去党委会管得太多,如果说党与非党之间有一堵墙,墙的来源,主观上有些关系未处好是一个原因,但是不是因为有了党的组织,无形中就形成了一堵墙呢?他认为一个人多一种关系、多一种身份就多一个矛盾,如校长就是校长,教授就是教授,两人之间关系就简单些,如加上一种党派关系,关系就复杂些了。我们如果不以党派党员身份出现,关系就简单些,矛盾就少了。叶笃义的这一意见,是包括主张共产党员在学校中也不以党员身份进行活动。他说,党派要常开会,起码对六分之五的时间的保证就有影响。问题是在高等学校中搞这些组织,是起了推动教学的作用呢,还是抵消了教学的作用?七八年来,民主党派组织生活都过得不好,这一问题长期不得解决。除了主观原因之外,客观上,每半月或一个月开个会过组织生活,对知识分子有无必要?他对于民主党派学共产党的组织生活那一套,是不是正确的方向,表示怀疑。他对于民盟组织在大学中的活动,究竟对学校有帮助呢,还是添了麻烦?也表示怀疑。 如果学校无党派关系矛盾也就少了 叶笃义说:我在清华大学讲的话引起了误会,需要说明一下。 我讲的不是各党派退出学校,以后不再发展了,而是怀疑到党和民主党派在学校内如何发挥组织作用的问题,也就是党如何进行领导的问题。比如一只火车由此岸要开到彼岸,只要掌舵的方向掌对了,不管如何开,也不会开错,党的领导应该起舵手的作用,主要是进行方针政策的领导,确定方针政策,交其他单位去执行就够了,如要学校培养符合规格的人材,党和民主党派谁去执行都可以,因此党领导国家,在中央主要把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搞好,在省市主要把省市代表大会和省市人民委员会搞好。在机关和学校,党派不要成立基层组织,但可以发展成员。现在大家提出要拆墙填沟,由于在学校多一层关系,多增加一层矛盾,如果学校无党派关系,只有教师之间的关系,关系简单些,矛盾也就少了。 (原载《光明日报》1957年5月8日、6月8日)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