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4年第5期

后殖民批评理论先驱法侬思想评析

作者:于文秀




  在思考和探索民族文化建设问题上,法侬认为要谨防两个误区。一是黑人主义的局限性。这种文化倾向必然使“非洲的文化人将自己的主张种族化了……这会把他们领入死胡同”,因为黑人主义与白人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是无法摆脱旧的殖民统治框架束缚,正如法侬所说的“一个常犯然而没有理由犯的错误是,总是想在殖民统治的框架之内表达民族文化和赋予民族文化以新的价值”。19为超越这种框架的桎梏,法侬还提出知识分子的全球责任问题,他说:“本土文化人的责任并不是仅只针对民族文化的责任,而是与民族总体性有关的全球责任,因为民族文化毕竟只代表民族的一个方面。”20但关于民族解放之后,民族文化如何重建?它究竟以什么为价值座标和价值尺度,法侬没有展开论述。
  总的来看,由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法侬显然更多地关注那个时代所侧重的政治、军事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方式。时代的影响使他没有在民族文化重建问题上有更多的建树,同时短促的生命历程更让他无法预料世界未来文化的发展前景。但无论如何,作为反殖民主义的理论先驱,他的著述为第三世界民族的反殖民求解放的途程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新的视域,同时更对后来的后殖民批评家以重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中期,法侬被重新评价为世界性的理论家。后殖民批评最重要的三位理论家、号称“三剑客”的赛义德、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都受到了先行者法侬的影响。比如赛义德认为法侬的著作迫使欧洲殖民主义者在思考自己的历史的同时,也必须思考觉醒了的殖民地的历史。霍米·巴巴更是一个法侬的崇拜者,他不仅盛赞法侬将民族文化和政治斗争相互结合争取反殖民解放等理论,而且在为《地球上不幸的人们》所作的新序言中,巴巴几乎将法侬推崇为后殖民主义批评的鼻祖。目前,在中国,法侬还没有引起理论界足够的重视和研究,但在西方,据资料显示,对法侬现象的研究已成为显学。
  
  
  ①霍米·巴巴《纪念法侬:自我,心理和殖民条件》,陈永国译,罗钢、刘象愚主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3页。
  ②萨义德《东方主义》,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8页。
  ③④⑦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弗朗兹·法侬《论民族文化》,马海良、吴成年译,罗钢、刘象愚主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9页,第279页,第286页,第282页,第282页,第280页,第283页,第278页,第286页,第293页,第294页,第293页,第286页。
  ⑤⑥⑧⑨引自赛义德《被殖民者的代表:人类学对话者》,李玮译,《国外文学》(季刊)1997年第4期。
  ⑩Frantz Fanon,The Wretched of the Earth,P118.New York:Grove Press,1965.参见中译文王岳川的《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第18页,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