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试论“短信文学”
作者:李 存
一、短信文学的发展
十多年来,手机短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惊人的发展。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第二代无线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1999年我国开始普及短信业务。2000年我国短信发送量仅10亿多条,2001年为189亿条,2002年猛增至900亿条。2003年历史性地突破2200亿条大关。我国短信发送量在短短4年间增长了200多倍。③ 随着短信的发展,短信文学也会有一个成长历程。
1、短信文学的雏形(1999年——2000年)
2000年前中国很多手机还不具备中文短信收发功能,所以短信的数量较少。最早的短信基本是实用主义的,那个时候人们大多是出于省钱的目的在使用短信。例如在2000年底,搜狐等网站只是把短信作为一项业务发展,在网络上推出一些生活用语,供手机族日常使用。如:“对不起,路上堵车,晚到一会儿”,“吃完晚饭了吗?”等等。这一阶段偶尔也有高雅的短信使用者,他们为了加深友谊、表达情感,逢年过节会给朋友发贺信,如“春节愉快”、“圣诞快乐”等等。这个时期的“短信文学”太粗糙、太实用,不能称为真正的文学,但是也正是这些初级阶段的朴素“短信文学”培养了手机用户的短信意识,进而为短信文学的肇兴提供了必要条件。
2、短信文学的自发形成期(2001年——2002年)
2001年初,点对点(手机对手机)短信月租的取消,短信一下燃烧起来。2002年,网络上出现了短信征集、发行的专门机构,出现了短信文学大赛,搜狐、新浪等网站开始聘请专业写手从事短信创作, 10月知名网站天涯社区的“拇指一族”版开通,为短信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专业短信文学作者的加盟加速了短信文学的发展。之后短信文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出现了许多亚类型:POST/mag/input.aspHTTP/1.1Accept:image/gif,image/x-xbitmap,image/jpeg,image/pjpeg,application/vnd.ms-powerpoint,application/vnd.ms-excel,application/msword,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Referer:http://192.168.0.81/mag/input.aspAccept-Language:zh-cnContent-Type: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Accept-Encoding:gzip,deflateUser-Agent:Mozilla/4.0(compatible;MSIE5.0;Windows98;DigExt)Host:192.168.0.81Content-Length:118510Connection:Keep-AliveCookie:ASPSESSIONIDSSDACTAC=BNJHDPJCIGEIOPPFHLOLLMKIcontent0=人类文明的进程伴随着传播方式的进化,而传播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文学体裁演变的重要因素。纸和印刷术发明以前,文学主要靠口头流传,于是出现了琅琅上口的押韵诗;印刷术的普及带来的是小说的流行;广播、电影和电视的发明带来的是广播剧、电影和电视剧的盛行;网络的便利带来了网络文学;而手机的普遍使用也给文学注入新鲜的血液,手机短信已作为一种新文体开始出现。它形式活泼自由,每个人都可以是短信的创作者。它喜闻乐见,是一种最具群众基础的文学形式。“中国第一短信写手”戴鹏飞这样解释短信文学:“运用多种文体,多种文学形式,具有短(70字以内)、‘不信’(区别于传统服务类信息)、幽默或言情三个特点,揭示社会现象或内心活动的一种新文学形式。”专栏作家王小山认为:“短信体应该是人们有目的创作的文学作品,……短信这种文体有这么几种特点:短、不信、幽默、批判现实。”①当代著名作家、上海大学教授葛红兵给短信文学下的定义是:“以手机发送为传播形式,以格言体为基础的短小精悍,时效性、文学性并具的文学新样式。”②总之,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文本形式,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它既接续网络文学平民化、通俗化的一面,同时也显示其独有的特点和价值。笔者对短信文学的涵义做以总结:它是借助手机为传播媒介,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为目的,以短小精悍为文本样式,以情意绵绵、幽默诙谐和哲理意蕴为文本风格,体裁多样,具有真正文学品质和文学欣赏性的一种新型文学。
一、短信文学的发展
十多年来,手机短信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惊人的发展。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第二代无线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1999年我国开始普及短信业务。2000年我国短信发送量仅10亿多条,2001年为189亿条,2002年猛增至900亿条。2003年历史性地突破2200亿条大关。我国短信发送量在短短4年间增长了200多倍。③ 随着短信的发展,短信文学也会有一个成长历程。
1、短信文学的雏形(1999年——2000年)
2000年前中国很多手机还不具备中文短信收发功能,所以短信的数量较少。最早的短信基本是实用主义的,那个时候人们大多是出于省钱的目的在使用短信。例如在2000年底,搜狐等网站只是把短信作为一项业务发展,在网络上推出一些生活用语,供手机族日常使用。如:“对不起,路上堵车,晚到一会儿”,“吃完晚饭了吗?”等等。这一阶段偶尔也有高雅的短信使用者,他们为了加深友谊、表达情感,逢年过节会给朋友发贺信,如“春节愉快”、“圣诞快乐”等等。这个时期的“短信文学”太粗糙、太实用,不能称为真正的文学,但是也正是这些初级阶段的朴素“短信文学”培养了手机用户的短信意识,进而为短信文学的肇兴提供了必要条件。
2、短信文学的自发形成期(2001年——2002年)
2001年初,点对点(手机对手机)短信月租的取消,短信一下燃烧起来。2002年,网络上出现了短信征集、发行的专门机构,出现了短信文学大赛,搜狐、新浪等网站开始聘请专业写手从事短信创作, 10月知名网站天涯社区的“拇指一族”版开通,为短信文学爱好者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专业短信文学作者的加盟加速了短信文学的发展。之后短信文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出现了许多亚类型:问候类,幽默类,抒情类等。此外,上海远东出版社的《手机短信息——网上妙语》,上海文化出版社的《经典短信酷语全记录》,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开心短信息》等短信书籍开始浮现。这大大丰富了手机短信的文本内容。此外手机中文输入更方便,甚至可以从网上发手机短信,如此这般,短信自发进入了“文学时代”。
3、短信文学的迅猛发展期(2003年至今)
2003年开始,短信以几何级数递增,极大促进了短信文学的发展,文学界开始承认短信文学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短信文学征文大赛已成规模。2003年3月老牌文学刊物《诗刊》杂志在全国30多个城市发起“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发出了“反对短信息污染,提倡e时代文明”的宣言,号召群众用诗一样的语言为传统节假日和目前流行的节日撰写文明、高尚和具有优秀文学修养的短信息。同一时间,江苏电视台也在全国发起“中国原创短信文学大赛第一季短信诗歌征集”活动。5月,江苏大学人文学院面向全校同学开展了短信文学大赛,倡导“健康时尚”的校园短信生活。11月,南通师范学院“羚网杯”校园短信文学大赛也拉开帷幕。2004年,海南移动为庆祝公司成立五周年,与国内著名人文刊物《天涯》杂志、国内著名的人文网站海南在线“天涯社区”联合举办全国性的首届短信文学大赛,邀请国内铁凝、韩少功、苏童、格非等文学权威担当评委,期望发掘具有广泛流传价值的短信文学经典作品。这些都是短信文学受到认可,即将发展流行的征兆。
(2)短信文学在出版界已有反响。2003年,中国第一部短信小说《短信情缘》赢得众多年轻读者,该书敏锐地捕捉了空气中那不易为人察觉的躁动,衍生出具有时代气息与趣味的爱情故事。6月,北京出版社将非典期间北京人民以其丰富的创造力和想像力编撰的幽默短信汇集成册,推出《弹指非典——四月里的幽默派》一书,把非典那段刻骨铭心日子里的调侃和祝福真实再现。10月,戴鹏飞出版全国第一本个人原创短信集《你还不信》。该书不仅收录了戴鹏飞原创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空姐”、“口罩”、“掏声依旧”等短信,还首次发表了若干戴鹏飞的新创短信。2004年6月千夫长创作完成的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它的文本独具创意,每一篇只有70个字(包括标点括号),是专为手机短信定制而成,但其内容却是按照长篇小说的情节向下发展,被称为国内“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它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正在流行的拇指文化的发展领地。这一时期短信文学层出不穷,终于引起了文艺理论界的注意。
(3)短信文学在网站上得到了纵深发展。2003年3月31日新浪推出全国第一个短信写手专栏“戴鹏飞原创短信”。专栏公布了戴鹏飞创作的八个“幽默短信”系列(“时代童话”、“哈哈节日”、“动物凶猛”、“实话实说”、“爱是永恒”、“成人承认”、“直接开涮”、“大话西游”)计126条原创短信。首日发送人气即超过2万次,次日发送量竟超过10万次。④同时搜狐、263、网易、联众、21CN、TOM等网站的短信版块人气也很旺,他们各自拥有几十到上百人的特约短信撰稿者。2003年8月7日天涯社区的“拇指一族”进入主版(现更名为“短信荟萃”)。著名文学网站“黄金书屋”在2003年开始提供专供下载和在线阅读的部分手机文学作品。并对手机文学作了诠释:“手机文学,为手机量身定做,方寸之间,领略都市生活的流行趋势。指掌之上,品味网络文字的风趣睿智。”⑤该网站短信栏目分类(“行走都市”、“没完没了”、“读图时村婉转,语言秀美,情韵深长,在审美效果上令人怡悦依恋,感叹不已。
2、幽默诙谐类
当强大的生存压力和程式化的生活模式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紧张时,幽默诙谐的短信恰好给我们带来轻松和情趣。这类短信数量最多,它的显著特征就是内藏揶揄之中,妙运巧思于外。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动物人化。即发现人与自然的某些相通之处,在保留动物自身的物种特点的前提下,赋予动物人类的情感,从而制造出幼稚可笑的效果。例如“老鼠没女朋友特别郁闷,终于一只蝙蝠答应嫁给他,老鼠十分高兴。别人笑他没眼光,老鼠:你们懂什么,她好歹是个空姐。”又如“蚂蚁懒洋洋地躺在土里,伸出一只腿,朋友问你干嘛呢?蚂蚁:待会大象来了,跘他一跟头。”(2)琐事妙解。即挖掘生活中琐事,借助妙语绝句让人忍俊不止。诸如“我花一毛钱发这条短信给你,是为了告诉你——我并不是一个一毛不拔的人。比如这一毛钱的短信就是我送你的生日礼物。”“六七十年代的农村:通信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耕地基本靠牛,治安基本靠狗,照明基本靠油,取暖基本靠抖!”(3)温婉多讽。即用温婉风趣的语言来嘲讽某些社会现实。诸如讽刺黑心厂商,“教你赚钱的秘诀:做豆腐,做硬了卖豆腐干,做稀了卖豆腐花,太稀了卖豆浆,豆腐卖不动了放几天卖臭豆腐,还卖不动就放坏了卖腐乳!”刻画贪官的众生相:“台上讲话像孔繁森,台下做事像王宝森,见了群众像泰森,见了领导像和坤。”(4)定势误导。类似相声艺术的抖“包袱”手法。通过虚假的预设,使读者产生定势思维,结果出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从而抖响“包袱”,达到幽默的效果。例如,“茫茫人海中,为你怦然心动,你好似不在意的表情,却让我隐隐作痛,你的漠然让我不敢表白心迹,可我不能自拔,现在我要让你明白……你踩着我的脚啦!”又如“啊!你的皮肤如此富有光泽,你散发的香味如此难以抗拒,让我狠狠咬你一口吧,我亲爱的——红烧肉。”(5)谐音双关。其一表现为方言谐音。例如东北方言:“曾经有份贼纯的爱情,搁在俺跟儿前儿,俺没咋当回事儿。直到让俺整没了,俺才发现:世上最憋屈的事就是这儿了!”其二表现为语义双关。如“一只钥匙打不开锁,可它每天都开,乐此不疲。朋友嘲讽:你活得真累!钥匙:谁说的,我可一直在开心呀!”总之,幽默诙谐类的短信常运用譬喻、对比、夸张、影射、双关等艺术技巧,把人们生活中的普通现象作喜剧性的反映,带给人们意外的惊喜,浓厚的情趣,酣畅淋漓的快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