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1期
从象形到形象:汉字审美的意象化过程
作者:罗礼平 邱志芳
(三) 汉字的装饰
汉字的装饰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就有“秦分八体”之说,即大篆、小篆、摹印、虫书、署书、殳书、隶书。这八体之中除了大篆、小篆、隶书属于字体之外,其余五种皆为流行于民间的非常规用字,带有很强的装饰性。徐锴在《说文系传》中说:“鸟书、虫书、符书、殳书之类,随事立制,用于图画,非文字之常也。汉魏以来,悬针、倒薤、偃波、垂露之类,皆字体之外饰,道者可述。” 装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手法独特。民俗汉字的装饰源于汉字的象形,而且把 “象形” 这一特性演化成为一种装饰手段,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图文相生。充分利用汉字以形表义的特质以及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进行添加省减、夸张变形、加工美化,造型大胆,妙趣横生。举例如下:
1、意义具象化。就是把字或词语表达
的意思具象化,如民间使用的吉祥文字图形“寿”字与老寿星的形象相结合、双喜字与龙凤形象相融合等等。河南开封的民间花鸟字常用这种手法, 如“龙飞凤舞”就画成龙飞凤舞的样子,又不失汉字的形体。织锦回纹中把某一段话或文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成与此相关的人物或动物形象,如河南木刻版公德画把《不杀牛歌》排列成耕牛的形象;把《老来难》排列成一个老者的形象。充分体现了民俗汉字使用的随意性。
2、笔画图形化。就是把汉字的某个或多个笔画形象化。有的把笔画变成某种图形组合成汉字,如鸟篆的鸟形笔画、蝌蚪篆中蝌蚪形笔画等。有的把形象或纹样添加或嫁接到字的某些笔画中,如明崇祯版《三十二篆金刚经》中的穗书、垂云书等就采用此法。有的甚至把某个故事描绘在汉字的笔画中,如山东潍坊木版年画《〈水浒〉画对子:唐王维诗》,把水浒的故事画在王维诗句“空山新雨后”等诗句的每一个字的笔画上,一字一景,颇有情趣。
3、拆解重组。就是根据需要把一组汉字的笔画、偏旁拆散,然后重新组合,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符书”,通过拆散重组制造符文的神秘性。人们还利用汉字偏旁部首的特点,取多个汉字共同部分,把某些短句或词语重新组合成新的造型,如商号店铺的喜帖字“招财进宝”、“日日有财见”;清代民间花钱中的“唯吾知足”等等皆用此法。
4、字画一体,字中有画,画中有字。这是民间汉字装饰最普遍的方法,广泛地运用在民间剪纸、年画、花鸟字、陶瓷艺术中。如山西孝义的民间剪纸《四时报喜》,把代表四季的花草分别容纳在四个喜字中;福建民间木版画对联《凤毛鳞趾鹤箅龟龄》把“八仙”中的诸神仙分别和八个字叠加在一起;清代民间瓷盘纹样《蟠桃瑞寿》把结满果子的桃树的枝干扭曲成为一个“寿”字等等,字中有画,画中有字。
民间汉字装饰艺术,是人们在长期使用汉字的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和传统的书法、篆刻、文人字画等艺术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民俗观念下的汉字装饰,有很强烈的实用性和装饰性,而且和百姓的生活十分贴近,体现大众的审美取向,朴素率真。后者主要反映正统的儒道思想,体现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汉字在书法艺术中的审美,是象形——抽象——意象的过程,而民俗中的汉字装饰是更接近图画,朴素直观。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
①引自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第九章第二节《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②引自黄亚平、孟华《汉字符号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③④引自 陆锡兴《汉字的隐秘世界——汉字民俗史》,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