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2期
都市镜像下的心灵透射
作者:孙建茵
(三)突围:心灵出路的探寻
戴来很感性,但又是理性的,虽然面对当下都市人经历的心灵磨难,她给予了宽悯的理解并试图为他们寻找出路,但她又极其冷静真实地展现了他们的困窘。在探索中,不同性别、年龄的人最后殊途同归,面对或缺憾或创伤或孤独甚至更复杂的内心真实,他们急于找到感情突围的出口,而“性”在这里再次成为负载逃逸、填补或抵抗的内容。在戴来书写的当代社会,两性关系已经走出了政治化的桎梏,甚至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在人们的鄙夷中退场,在社会赋予个人极大私人生活空间的今天,欲望被许多人坦然地供奉在高位,几乎没有什么力量来制约这种对原始本能的追求,“性”照亮了生活,激活了生命。人们渴望在光怪陆离的外部世界中为内心满足找到力量的源泉。“性”在这里替代了过去客观化的机制,而成为生活世界里一个起支配作用的力量。《甲乙丙丁》里的叶郑蓉把“性”当作解救孤寂的灵丹妙药,面对渐渐失去的韶华,她要用“性”来抵抗生命的衰老和对孤独的恐惧。《把门关上》中丁学松抛弃了心灵的交融,“性”在他的眼中只是生理上的身体狂欢。在小说《亮了一下》中,“性”在一个人物身上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意义。主人公洛杨与妻子早已失去激情,在熟悉的打磨下,“性”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光彩和吸引力,失去了维系爱情的力量,出离了婚姻,中规中矩的日常化生活使人生在极度的平淡无趣中消磨掉所有生命力的光华。另一方,与情人小美之间是“彼此肉体的欢愉和精神的慰藉”,是对旧有生活的逃离,可是它却是隔膜的。洛杨虽然在婚外情中找到了失去的活力,然而维系与情人关系的唯一纽带却是那么脆弱,在小美道出真实感受的一瞬间轰然溃塌。值得注意的是,在戴来的叙述中,除了男女之性而外的“他者”性爱关系。《甲乙丙丁》里的小东作为格子最好的朋友,他自己也承认了对格子的暗恋,这种爱恋与现实的断裂,使他无法得到认同更不能在行动上实现自己的欲望,他成为了一名“性倒错者”。正是这种原因,在小东与其女友那里,“性”又成为一种忙里偷闲的消遣和放松,成为人与人之间保持交流的一种方式,它可以不承载任何的感情与爱,是纯粹意义上的生活的减压剂。
的确,在当代社会里,在婚姻爱情中,情爱是个敏感又永恒的话题,不能不说。在这一点上,戴来的叙事总是能将这一最本质的内容与其作品的深层内蕴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她的小说中,“性”不是艳俗小说的卖点,也不是“新新人类”的放任自流,更不是精神蒙难的祸源,它有着独特的意义,更深刻的内涵,折射着人间百态。戴来小说里对这多样的“性”的表现使她的探寻深刻而丰富。这里我们不禁联想到,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爱情一直崇尚“灵”与“肉”的结合,忠贞不渝、不离不弃都是歌颂神圣爱情的字眼,虽然一度封建落后的制度将人的情感欲望压抑到狭小的空间内,但是,在文明的开放的社会里,“性”要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的观念还是被大多数人自愿地接受。多少年来,婚姻内的性爱关系是受到人们祝福甚至法律保护的,尽管都市人由于种种原因正面临着精神养分日益贫匮的危机,对爱情失去应有的真诚,用“性”作为抵抗心灵苦闷的做法也正是当下许多人正在或将要做出的选择,但是 “性”不是万能的救世主,亦不是希望的魔法盒。戴来在小说中写进了人间种种对“性”的顶礼膜拜,虽然她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道德评判,但她却以其特有的方式对这种生存理念进行了嘲讽。在她的笔下选择这种消极的抵抗方式无疑是对生命的一种降格,是在理想世界里的一次低空飞翔。戴来结合了这种现实,将其作为切入创作主题的入手点,大胆触摸现代人的精神患处,传达她个人对都市人在情感、道德及价值选择上的理解与感悟,是一种正视现实、郑重思考的呼唤,让人们找到重建幸福婚姻重构完美爱情的正确道路,真正摆脱道德失范与价值迷茫的心灵纠缠。
毋庸置疑,戴来的叙述充满了智慧,与其说是来自于技术性的巧妙安排不如说是戴来丰富内心的自发使然。她的灵动多变不是简单的故弄玄虚,其叙事的显著特点在于,故事的最终真相往往出乎意料,又似乎就在所料之中。而这种由于结局出乎人们的阅读期待造成的巨大心理落差恰恰增加了文本阅读的魅力。戴来的小说反对单一,因此她文本的结构既简单又复杂,有趣得像一组拼插类的组装玩具,使小说具有一种立体的持续的张力。正如《甲乙丙丁》,表面对案件真相的追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外部叙事环,而甲、乙、丙、丁各叙述主体不同的感情故事成为丰满情节、深化主题的内部叙事环,两个叙事环又经常交合在一起,重叠交叉之处将两个环节紧密结合,形成这种时而外部时而内部的置换叙述,使戴来的叙事具有相当独特的丰富性和突变性。而外部叙事环在结构过程中虽然悬念重重扑朔迷离,但作者有意将结局悬置,引读者深入到内部对感情叙事的思考中去探寻当代都市人在情感的沉浮变迁中真实的心灵体验。此外,戴来有着良好的语言感觉,在平实的语流中展开的叙述经常显得机智而透彻,就像她自己说的,“用轻的形式表现重的东西和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下面隐埋些小炸弹,这是我喜欢的。”④就是那些有穿透力的语言使叙事虽然结束,思考却不能停止。流畅奔涌的语言,精巧构思的情节,在迷雾重重的所谓“真相”的假面背后,为我们揭开芸芸众生深隐不露的真实的内心困苦,在精练的话语中大量融入对时下婚恋问题的思索,这就是戴来的小说如此深刻,得以在同类题材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原因。戴来的创作是难能可贵的,它常常带给读者意想不到的惊喜,正如她的《甲乙丙丁》、《茄子》、《亮了一下》等表现都市情感的小说所做到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①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72页。
②《弗洛伊德》,[美]迈克尔·特鲁普著,李杰译,中华书局,第29页。
③《后现代的间隙》,陈晓明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119页。
④引自《戴来:写小说像抽烟》,《南方都市报》,2002年8月31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