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4期
晚近写实文学的核心原则与价值体现
作者:王 晖
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生态,写实文学的价值体现应当是丰富的。就像任何文学创作原则和创作潮流的发生、发展,在其兴盛与成熟之际都不可避免其局限性一样,20世纪末中国写实文学的流变也会有其内在焦虑的一面。雷•韦勒克在阐述现实主义问题时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回顾过去,自然主义小说在结构、风格和内容上的千篇一律令人感到沮丧。然而,现实主义的陷阱与其说在于其常规与限制的过于死板,不如说在于尽管有其理论的根据还是很可能失去艺术与传递知识和进行规劝之间的全部区别。 一旦小说家想当社会学家或宣传家,他就只能生产坏的艺术、呆板的艺术;他所表现的题材毫无生气,小说也就等同于‘报告文学’和‘记录文献’。下乘的现实主义总是蜕化为新闻报道、论文写作、科学描述,一句话,就是蜕化为非艺术;上乘的现实主义,在最伟大的作家如巴尔扎克和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亨利•詹姆士和易卜生,甚至左拉的笔下则总是超越其理论而创造出富有想像力的世界。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11韦勒克的这番话语不无偏激之处,但却能引起我们对艺术与非艺术的深入思考:他对没有想像力的文学的批评,从另一个侧面提醒着写实文学对自我美学内涵提升的重要性。我的意思并不在于同意写实文学、尤其是其中的报告文学要去描绘一个“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而是说它完全可以从艺术构成的其它方面使自身尽善尽美,进而开辟一个既实证又艺术、既智性又感性的充满文体魅惑的艺术世界。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① 卢跃刚:《自序》,见《在底层》,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第6页。
②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105—106页。
② 刘震云:《单位》,见《刘震云自选集》(下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④关于这一点已有诸多学者做过论述。其中尹昌龙在其《1985:延伸与转折》(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一书中从更为具体的角度阐述了法国“新小说派”对“新写实小说”的影响,他认为“‘新写实主义小说’受法国‘新小说派’的影响,这不仅体现在新写实小说作家的创作自述中,也体现在关于新写实小说的批评中。像‘零度叙述’、‘还原’等等被新写实小说作家和批评家所经常操练的语词,基本上都能在法国‘新小说派’的文论中找到原初的出处。法国‘新小说派’的出现,正是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化的时期,因此要把握中国‘新写实小说’或者影响它的法国‘新小说’,就必须要把握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的根本特征。”(第195页)
⑤⑨张德祥:《“走向写实”:世纪末的文学主流》,《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6期。
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V页。
⑦尹昌龙:《1985:延伸与转折》,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3—194页。
⑧见《“留学生文学”暨“域外题材”作品研讨会纪要》,《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3年第2期。
⑩陈晓明主编:《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转型》,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50页。11[美]雷•韦勒克:《文学研究中的现实主义概念》,见《批评的概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44-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