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在文字盛宴的背后
作者:任南南
三、 “想写就写”:游戏冲动下的写作
80后写作的概念最早源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商业运作的考虑,由于其“利于传播和记忆”的有效性“符合商业社会简单快捷的原则”而大行其道。当实力派、偶像派、五虎将、人气排行榜之类的香港娱乐圈流行用语于80后写作一再并提,少年作家的天才文字中的市场味道和消费气息便愈加浓重,扑面而来。
复杂的商业环境中,80后创作的个人色彩与商业意志遭遇后的文学品质曾一再受到评论界的强烈质疑,面对严肃文学的发难,少年写作者一再强化自己的私人写作立场,弱化作家身分。早在四年前,韩寒就表示:“只要会写字谁都可以是作家,写作就不是我的第一梦想。”[11]郭敬明则用稳妥的阐述传达大部分80后 作家秘而不宣的创作心态:“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作家,我只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认真写字的人,我并没有说要在自己的作品里达到多么高的思想性或者展示什么技巧,这些我从来没想写,对我来说写作就好像在写日记一样,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没有必要把它放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来谈。”他们的表述旨在说明一个事实——在大多数80后写作者看来,文学只不过是偶一为之的爱好而已。
“在我们的时代越来越崇尚实在的物质,越来越远离精神的家园。现代商业社会以一种让人无法想像的趋利方式吞噬着精神的状态下,维护和坚定文学创作中的拯救精神显得特别重要”。[12]尽管评论家一再疾呼文学与生俱来的使命和责任,只是80后少年在文学的神圣和责任迅速瓦解历史记忆缺失的背景下,断然选择了另外的文学道路,全面放弃了文学的拯救精神。在消费主义语境 、欲望化写作,商业诱惑与市场法则的夹击下,80后写作者将游戏精神注入自己的创作,文学迎来“无法承受之轻”。郭敬明一再强调 :“我没有力量去做救世主,我把自己营造好了,就是对社会负责。我不会去拯救谁也不会去拖累谁。”作为写作者人性魅力和文化价值取向最为鲜明标志的文学精神被放逐后,游戏化写作开始抬头:郭敬明很自得地夸耀自己对哪种文字都上手很快,在看完《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二天就拿出两万多字风格相似的东西,说话间充满了炫技的沾沾自喜和自负;[14]在郭庄官司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在“林岚花700块钱买一个水晶盘子”的雷同情节中,体察到作者对《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文字处理,即便在模仿中的漫不经心和随意;春树的文本时常出现“我就不吃饭了怎么着你怕我饿死么?我还就绝望怎么着你怕我堕落么?我还就无情无义了怎么着你怕我没朋友么”的宣泄性呓语 ,作者用斩钉截铁的宣告来解释这类文字的存在:“想写就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绝对不考虑慢慢写的叮嘱和忠告,任何高贵、经典、文本、抒情、意境到了我们这儿统统失效,用电影的话来说就是'当下我们玩诗'”。[15]80后用这样的方式成功摆脱传统的艺术理解和道德认知,远离有尊严的辛苦写作,在对人类普遍情感的漠视中,80后写作蜕变为一场只有娱乐 意味的连台好戏 。
毋庸置疑,80后的青春书写中处处可见亮点,少年才子的逼人才气给读者和评论家留下深刻印象。只是在少年写手的文学狂欢和他们带来的文字盛宴的背后,其否定权威与经典、对着自己的影子写作的方式,在迎合当下年轻人寻找休闲与游戏心理并留给自己极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之余并未见更大意义。当文学放弃了与生俱来的高蹈,“缩短与影视娱乐行当间的距离,作家逼近偶像成为以迎合和自恋为本位的时尚,永远取悦大众最浅层次的娱乐和放松”,[16]那样,也许有一天,任是谁也不愿意见到的荒芜便近在咫尺了。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人文学院)
①科恩《自我论》,(佟景韩等译)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98页。
②张承志 :《荒芜英雄路》,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9页。
③⑧[]14见《郭敬明文集》。
④《梦里花落知多少》,《郭敬明文集》。
⑤杨哲《与钱有关》《我们,我们,80后的盛宴》,中国文联出版社,第455页。
⑥颜峻《“让我烂掉吧”》《今日先锋》第十二期,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第155,156页。
⑦卡伦·霍妮《我们内心的冲突》,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 页。
⑨江冰《论80后文学的文化背景》,《文艺评论》2005年 第一期。
⑩蔡达《80后作家要求抛弃80 后概念》[E[]/OL]HTTP://CWLTURE.163.COM/EDITOR/NEWS/040723/
[11]韩寒《文学啊文学》见《零下一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6-39页。
[12]畅广元主编《文学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周嘉宁《小说二题》,《布老虎》青春文集第一辑,春风文艺出版社,第96页。
[15]《十少年作家批判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
[16]路文彬《80后写作如何成为时尚》,《中关村》2005第一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