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在理论与批评之间

作者:龙迪勇




  由于“大师的批评”不是一般人所能够从事的,所以批评的主要形态就是“自发的批评”与“职业的批评”。按照蒂博代的说法,这两种批评都各有短长,所以扬长补短是操各自批评的人的第一要务。“自发的批评”之长在于反应迅速、及时,而且其批评纯凭趣味、不带任务;其短则有三:一为“不读而说”,即不读作品而乱发议论,二为难以避免小圈子习气的浸染,三为追赶时髦。“职业的批评”之长在于严谨、厚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短则有二:一为“不读而论”,就像“自发的批评”之“不读而说”,二为易患“迟疑症”,即为求严谨而最终写不出一个字。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两者的完美结合,但事实上,“这种理想的批评恰恰不存在,只存在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批评家,在其身上只有一种倾向占主导地位”。{11}
  如果要比照起来,吴海应该是属于以“自发的批评”为主的批评家。吴海对当代文学,尤其是对当代江西文学的反应总是那么及时。只要哪位作家写了部新作,他用不了多久,就会有评论文章出来。尤其是对那些初出茅庐的新作家,吴海总是肯花时间去及时地分析、评论他们那些还略显稚嫩的作品,指出他们的长处,并帮助他们克服短处,以有利于其创作水平的提高。在手头的这本《文学阐释录》中,有相当的篇幅是吴海为那些正在努力创作的青年作家写的。所以,吴海在江西文坛的地位很高,作家们总是带着尊敬地叫他“吴老师”。对于那些带有规律性的文学现象,吴海也总是给予及时的总结,如《又一种小说景观》一文对微型小说“崛起与走俏”现象的描述及其对微型小说美学特点的总结,又比如《缤纷的散文世界》一文对当代文坛“散文热”现象的分析等等,都说得头头是道、让人信服。总之,吴海对于当代江西文学中新出现的有实力的作家、有特色的作品以及带有规律性的创作现象,都给予了闪电式的关注。所以,吴海可以说是当代江西文学的参与者和见证人。当然,吴海也明白自己批评方式的短处,所以他总是注意吸取“职业的批评”之所长,在自己的评论文章中注意思想的提炼、理论的提升,力求提高批评的客观性、科学性、学术性——在某种程度上,他做到了这一点,正如我在前文所谈到的,其评论文章体现了“理论”与“批评”的有机结合。所以,在我看来,吴海是那种处于理论与批评之间的评论家。
  (作者单位: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①②③⑦吴海:《审美感悟与价值判断——我的文学评论观》,《创作评谭》2002年第5期。
  ④⑧吴海《文学阐释录》,第340页、第79页,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⑤⑥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第31页、第32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⑨见吴海《审美感悟录》之“序”,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0}{11}郭宏安《读<批评生理学>——代译本序=,见蒂博代:《六说文学批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