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狂欢性——动画片的娱乐基因
作者:赵明荣
三
在许多国产动画片中,狂欢精神主要体现为形式上的轻松而非观念上的自由。动画片《三个和尚》以简约手法表现时空,产生轻松而诙谐的效果。“太阳在一个场景画面中,由山脚向上升起,在天空中按顺时针方向跳跃,直至落山,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表现了一天中时间的推移。这在呈现相对真实时空的一般电影中是没有的”。{11}获得“日本东映动画大奖”的动画短片《潘天寿》,是为纪念中国美院建院75周年而作,内容不是娱乐性的。但是在创作中却能结合手绘、三维、水墨、实拍等多种手法,创造出令观者耳目一新的形式感,将民族化的表现形式与特定的内容融为一体,体现出新时代的民族动画面貌,带给我们视觉形式意义上的“狂欢性”。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一种视觉艺术,能像动画这样被赋予漫无边际的想像力;也从来没有一种视觉艺术,能像动画这样允许创作者无比自由地表达创意和思想。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如今的大众文化市场,已经弥漫着强烈的狂欢气息,抛弃深度思考和价值求索的感官娱乐方式,正在成为大众狂欢式生活的外在特征。当我们感叹西方的动画产品日益占据中国市场的时候,还应该看到,“对中国动画文化的冲击还只是外表现象,而深层的,也是令中国动画人始料不及的影响是:近20年来,这些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倾向性。”{12}这个角度看,动画片中蕴含着的狂欢化精神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动画产业不得不去满足的大众审美需求。俄罗斯动画艺术家尼娜·绍瑞纳(Nina Shorina)说“风格就是精神的具体化”。{13}有了狂欢精神的内涵,才能有自由、乐观、幽默的动画风格,而国产动画恰恰在这一点上先天不足。有研究者认为,与世界各国的动画产业相比较,“中国学派”只是“尽力做到把带有教化色彩的内容与尽可能唯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远离娱乐性和商业性的表现手法。长期下来缺乏创新的此类动画风格难免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给人以重复乏味、缺乏个性的印象”。{14}这自然会导致娱乐性降低、想像力贫乏和形式感拘谨的弊端,这恰恰是当下国产动画丢失国内市场的主要病因。因此笔者认为,国产动画片的质量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内动画市场的不景气,不仅仅在于对教育功能的过分强调,更主要的还在于创作者对于人类文明中的狂欢精神的理解不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和吸收西方研究成果,或许能够给我们以重要启发。发展动画电影,尤其是发展动画产业,就应该在娱乐性上狠下功夫,真正做到寓教于乐。而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正是一个有助于我们在动画创作中增加娱乐性的思想资源。
(作者单位:上海电视大学文学艺术系)
①孟晓驷认为“在中国的文化市场中,中国文化产业虽然有着地缘优势,但是却有着经济、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劣势”。见《中外文化产业比较研究》,载《新华文摘》2003年第11期。
②苗棣、王 昕《加冕游戏与明星神话——电视游戏节目<非常6+1>的文化分析》,载《现代传播双月刊》2005年第1期(总第132期)。
③彭赟珊《在狂欢中感受颠覆的快感》,《安徽文学》2006年第8期。
④《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1页。
⑤聂欣如《动画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4页。
⑥金辅棠《动画艺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6页。
⑦彭骄雪《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及其对当前中国动画电影创作的启示》,《戏剧艺术》2006年第6期。
⑧《拉伯雷的创作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民间文化》,见《巴赫金全集》第6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45页。
⑨⑩{14}宫承波《动画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第31页,第141页,第189页。
{11}刘小林、钱博弘《动画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0页。
{12}彭玲《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3}[英]莉斯·费伯、[美]海伦·沃尔特斯著,王可、曹田泉等译《动画无极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第146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