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狂欢性——动画片的娱乐基因

作者:赵明荣




  中国的影视动画有过辉煌历史,许多优秀作品至今令人难以忘怀。但近年来它屡遭诟病,批评甚至讨伐之声不绝于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很复杂,但最直接最浅表的原因,是中国观众不爱看当今的国产动画。与此相反,那种娱乐性很强的日韩或欧美动画作品,如《圣斗士星矢》、《机器猫》、《蜡笔小新》、《海底总动员》、《变形金刚》等,却能借助影视媒体和光碟销售广泛传播,赢得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也自然占据绝大部分中国动画市场的份额。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国产动画片不能被中国的观众所喜爱?为什么中国的动画产业不能与西方并驾齐驱?这当然涉及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能力、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等诸多问题。①但除了这些外在条件的劣势之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内在精神问题,就是缺少狂欢性。而狂欢性,恰恰是作为精神现象的动画艺术的核心要素。狂欢性的高低程度,决定了动画作品在大众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
  
  一
  
  电视娱乐节目“非常6+1”,属于真人秀类节目。其中的表演者都来自民间,只是经过节目组为期一周的培训后,就走上“星光大道”为全国观众表演节目。这样一个没有名角儿(主持人除外)的节目,播出后收视率不断攀升,很快跃居经济频道榜首。它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有学者对它成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非常6+1的火爆成功?熏就在于为平民选手铺设了一条条星光大道?熏构筑了一个个梦想舞台?熏使得现场和场外的观众们仿佛参与了一次又一次的晚间狂欢”在这样的狂欢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熏亲昵的,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等级暂时退位,现场的所有人之间都处于一种狂欢化的关系当中。”②“快乐大本营”、“超级女生”,都是湖南卫视的晚间娱乐节目,节目形式上,前者是游戏和竞猜类节目,后者则是真人秀。它们的收视率直逼央视,使得湖南卫视从众多省市电台中脱颖而出,成为在娱乐板块上不输央视的地方电视台。还有网络上流行的“猜猜猜”和“康熙来了”,它们都是台湾广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并通过网络赢得了大陆观众的喜爱。这些娱乐节目,都具备一个特性,那就是它们“成功地屹立在社会权威的对面,这一切都构成了一个狂欢的舞台,具备着狂欢节的疯癫与诙谐”。③
  以上实例虽然不是动画作品,但是对这些热播影视作品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一个词汇“狂欢”,也基本采用同一种理论进行分析,这个理论就是俄罗斯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狂欢理论的核心范畴是狂欢节、狂欢式和狂欢化。所谓狂欢节,狭义上是指某一特定的节庆日,它是一个时间概念。在这一特定的时间里,人们可以纵情欢乐,摆脱平日里等级长幼尊卑观念的束缚,平等而又亲昵地交往。所谓狂欢式,指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式、形式的总和。核心在于“小丑继位加冕当了狂欢节的国王,后来被剥夺王位脱冕”。狂欢化,按照巴赫金的理论,可以理解为狂欢节中的形式和精神内涵在文艺作品中的体现。“狂欢节仿佛是庆贺暂时摆脱占统治地位的真理和现有的制度,庆贺暂时取消一切等级关系、特权、规范和禁令。这是真正的时间节日,不断生成、交替和更新的节日。它与一切永存,完成和终结相敌对。它面向未完成的将来”。④这种理论的意义,在于它站立在精英文化的对面,以独特的视角,赋予狂欢节这类貌似粗鄙嬉闹的民间娱乐以深刻的价值内涵,而动画片恰恰是最具有民间娱乐精神的电影形式。“动画片的美术形式从总体上来说,不是一种主流的美术形式,而是一种来自民间的美术形式。这一方面同制作的技术相关,因为民间的艺术在制作上总是相对简便、易于操作和易于复制;另一方面,这也同动画片必须面对大众,必须采用那些为大众所习惯和熟知的表现方式相关”。⑤无论中外,大众所热衷的精神表现方式一定与娱乐和搞笑有关。所以,在美国动画片的基本结构中,总是要安排一个贯穿始终的搞笑人物。如《花木兰》中的木须和蟋蟀;《狮子王》中的乌鸦;《阿拉丁》中的小猴子阿布;《怪物史莱克》中的驴子;《冰川时代》中的树獭,等等。这些看似不足道的小人物,虽然身份卑微却都成为整部影片的噱头所在,在他们身上,分明体现了创作者制造艺术狂欢性的意图。这种意图,通常称为“搞笑”或“幽默”。“动画片中的幽默显然成了动画影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也成为动画片一种独特的时尚元素”。⑥为什么一定要搞笑?为什么一定要幽默?究其深层原因,恰恰是大众文化中对狂欢精神的追逐。“动画电影是现代最具狂欢性的艺术形式。这种狂欢性不仅从其外在形态中彰显出来,更融入了动画电影的表义体系、乃至文本结构中,成为动画电影审美中不可或缺的特性,甚至它规定了动画电影美学的取向”。⑦对于动画电影而言,狂欢性被认为是本质特征之一。
  
  二
  
  精神的解放和自由,世间的平等和欢愉,是狂欢精神的投射方向。它颠覆既有的束缚和枷锁,与人的内心中对自由和平等的向往相契合,成为现实中人们汲汲以求却又难以获得的稀缺资源。所以,人们渴望通过艺术欣赏进入这样的狂欢世界。
  美国梦工场动画片《怪物史莱克》,曾一举击败迪斯尼同期的动画大片,在美国本土赢两亿多票房,并荣获第2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这部影片的剧情,若拿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颠覆”。它讲述了一个美人不美人,英雄不英雄,公主不像公主,王子不像王子的爱情故事。它所描述的世界,正是巴赫金所谓“颠倒了个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概念中对所有英雄和美人、公主和王子的设想,被彻底颠覆了。对观众而言,他可以反观自身:“我很丑,我是很丑,我很丑就不可以是主角,是公主,是王子吗?”也可以审视他人:“美人和英雄,公主和王子,原来会是如此丑陋和粗鄙……”这种反常的理念,对于那些在伟人面前显得卑微渺小,在精英面前沦为粗俗鄙陋,在权威面前不禁噤若寒蝉的大众而言,无疑是展开了观看世界的新视角,获得了认识世界的新途径。因此可以说,狂欢精神在《怪物史莱克》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是它在大众市场上备受欢迎的主要元素。
  英国木偶动画片《僵尸新娘》,虽然题材诡异,情节复杂,却能借助出人意料的笑噱化解题材本身的恐怖。在这部动画片里,鬼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俨然是一个有不停歇的音乐、不间断的啤酒,无休止的欢笑的极乐世界。而人间却阴云密布,天地无光,恶人当道。由此顺理成章地促成新郎维克多做出这样的选择——和僵尸新娘结婚,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虽然这部影片可能不完全适合儿童观看,但是其中所蕴含的平等精神和颠覆手法,仍然鲜明体现了动画片的狂欢精神。这也使我们联想到巴赫金对拉伯雷《巨人传》中阴间幻境的精彩分析,他指出小说中的阴曹地府形象总是与盛宴联系在一起,阴曹地府形象带有民间节庆的性质,酒宴代表着人们对死亡和恐惧的战胜,人们的阴间生活就像是一次最纯粹的狂欢节。他说“这里的一切都和上面的世界相反,所有的高尚事物都被脱冕,所有低级的东西都被加冕”。⑧正是在这种颠倒社会秩序甚至自然秩序的艺术情节中,人类的狂欢精神才能如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与世俗逻辑判断和等级观念的逆向思考,构成了人类等级世界崩溃后的新世界图景。该部影片荣获2006年英国最佳动画片奖,正是名至实归。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能体现颠覆等级社会中的尊卑观念和制度束缚、体现人类平等自由交往的“狂欢性”艺术作品,必然会被大众所喜爱。所以,在动画创作中体现“狂欢”性应该成为我国动画产业的创意焦点。美国动画“从2D的米老鼠到3D的《超人总动员》,虽然时隔80年,但故事的设计主线仍然不外正义对抗邪恶,弱小对抗强大,普通人成为英雄,真爱的双方终成眷属等最典型的真、善、美的主题”。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