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东方英 > 河汉三箫 >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二章 龙虎异丐

  沈元通自下山到金陵,因为本没有一定的计划,只是顺着长江水势,乱闯而来。

  这次前往武当却是不同,两人商榷之下,由小花子开出一份行程计划:取道安徽巢县合肥,经河南商城桐柏,然后翻过桐柏山,直达襄樊,再奔武当。走这条路仅只二千里左右,最是省时省力。

  沈元通当然同意,但是最后,他却长叹了一口气道:“栖霞寺是金陵附近一大古寺,想不到竟无缘一游。”

  小花子向三奇道:“栖霞山望月坪,你大挫武当七剑,怎地栖霞寺竟未游过?”

  沈元通道:“当时我全居被动,栖霞之名,还是到李伯伯府上之后,才听说起。”言下尤显不胜遗憾。

  小花子笑道:“此去武当路途不远,时间足有裕余,早到也是无益,元弟既有雅兴,小兄奉陪就是。”

  于是他们折道栖霞。就在栖霞附近定好客栈,相偕向栖霞山走去。

  一路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沈元通沿途浏览,怡然自得。

  不久已近栖霞寺前,转头—看,忽然发现不见了小花子,当时心中不禁作急,但转念一想,即已定好客栈,总不至就此失去联络,于是也就释然,迈步向前走去。

  栖霞寺是依着山势兴建的,工程浩大,金碧辉煌,平日香火本就鼎盛,尤值新正年初,游人香客更是群相拥嚷,一片大好清静丛林,竟成了嚣闹市场。

  沈元通摇头一叹,甚为失望地不再入寺。

  他信步所至,渐渐远离人群,不知不觉来到栖霞寺侧面一条小径。

  眼前已是寺后七级浮屠所在,塔高入云,塔后百尺不到,横亘一座高耸插天的危崖,峭壁高约七丈,光滑似镜,壁顶两松之间,隐隐现出一洞,左侧一道飞泉,宛如玉龙倒悬,直泻而下,珠雨水雾,激射四溅,朝阳一射,彩虹隐现,耀人眼目。

  沈元通很奇怪这种良辰美景所在,竟是清静非常。

  沈元通背手漫步,左张右望,显然已被这缩妙景色所迷。

  蓦地,头顶峭壁之上,洞口两松之间,似有微光一闪,沈元通好奇之心顿起,不加思索,毫无顾忌地,施起“凌空御风”最高轻功,缓缓飞上。

  古松脚下坐着一位身穿古铜色宽袍的龙钟老人,左手拿着一根长约二尺的斑纹点点的旱烟竿。迎着沈元通微微一笑,道:“武圣后人,果非凡品。”

  沈元通惊异得退了一步,疑云满面地道:“老先生何人?”

  龙钟老叟看透沈元通心意,道:“数月前老汉恰巧路过望月坪,暗中得睹绝技,又复偷听了你和老花子的谈话。”

  沈元通惊道:“老先生绝代高人,小生失敬了。”

  龙钟老叟道:“老夫就住在栖霞附近,暮年无聊,只有常来此处消遣。想不到得遇小友,真是令人快慰。”

  沈元通身受武林四大奇人耳濡面命,早就养成敬老敬贤的美德,尤其经过老花子规劝之后,对人再不敢稍有逾越,何况面临这等高人,当时面容一肃,重新施礼告罪。

  老叟注视沈元通有顷,道:“小友年少英俊,孝感格天,这次莫非前往武当么?”

  沈元通被惊得张目结舌道:“老先生真是神人!”

  老叟淡淡一笑道:“你若到我这般年龄,便不会以为奇了。”

  沈元通羞赧的低下了头。

  老叟极富同情心地长长叹了一口气道:“令尊一代伟器,想不到会丧命于罗拱北之手,真是天道无凭,令人扼腕。”

  沈元通只要听人谈起父仇之事,胸腹中便有一股怨气止抑不住,双目中已是泪珠滚动,夺眶欲出,道:“老先生对罗老贼亦有认识么?”

  老叟见沈元通的伤感神情,又道:“南明一剑罗拱北,性情粗鲁,平生作事,虽以侠义道自居,可是学养欠纯,易于轻信人言,老夫早年曾与他共事二年,终因志趣不同,以后极少往来。”

  说至此处,稍顿之后,见沈元通并无接口意图,续道:“最近,老夫偶于无意之间,听说南明一剑罗拱北因道心不坚,归隐三十年后的今天,又重现江湖了。”

  沈元通思潮起伏,把罗拱北恨得牙痒痒的。

  老叟又有意无意地说道:“罗拱北行踪飘忽,前往武当要人,确是一着妙棋。”

  沈元通见老叟甚是同情自己,感激地道:“小生武功有限,只怕届时力难从心。”

  老叟不以为然,鼓励沈元通道:“老汉如果两眼不花,小友现下功力,就武当掌门人也不过尔尔,只要不陷入武当七星剑之中,或落入紫霞道人和罗拱北之手,包你能去,也能回。”

  沈元通闻言,豪兴大发,朗声笑道:“小生找的是罗老贼,能碰到他,固所愿也,至于七星剑阵,凭武当七剑的身手,尚不在小生眼中。”

  老叟微微一笑道:“七星剑阵,威力无伦,是武当派护法合击之宝。届时可能遇到的七星剑阵,必是由武当九老出手,其威力岂可小视。”

  老叟话音一顿,抽了一口旱烟,就在烟雾沉沉之中继续道:“武当九老,乃武当掌门人同辈师兄弟,各人武功内力,与掌门人相差极其有限,所布七星剑阵,普天之下,能够安然出入者,屈指可数。

  是以小友尤须运用机智,不可力敌,最好屈人于口舌之下,最为上策。”

  随后,他又将武当九老所擅武功特长,详为分析。

  武当九老除对本门艺业各有极精纯之造诣外,更因各人心性禀赋之别,也就另外各有专精,概略如下:

  静一道长:精研奇门易数,为七星剑阵之灵魂。

  枯木老人闵一春:淳朴老诚,内力深厚,掌法刚劲。

  静元道长:善面心慈。深通医理,是治毒名家。

  静复道长:和易近人,专精土木建筑之学。

  西山樵隐周剑:所练天罡指法,最是惊人。

  彩衣钟离陈奎:嗜洒如命,酒箭暗器,独秀群伦。

  静始道长:练就听视功力,耳目之能,不可想像。

  琴剑书生孙翊:机警多智,轻功卓绝,天罡剑法造诣最深,四相步法堪称武林一绝。

  玉拐仙子(现在该是玉拐婆婆了)欧阳倩芬:性烈如火,最是护犊,招法出神入化,另有独绝手法。

  再加掌门人静灵子,艺集武当大成,功力之高,又在九老之上。

  只听得沈元通双眉紧蹙,长长一叹道:“小生志在父仇,不计成败。”老叟起身指着洞口三个朱红大字道:“你看:这座古洞,相传在南唐时,有一隐士名栖霞者,潜修其中,成道飞升,后人建寺,名山并称栖霞,小友远来,怎可不入洞一游。”

  沈元通随指看去,只见洞口上面横书着“达摩洞”三字,笔力浑圆苍劲,真是铁划银钩,心折不已。同时又奇道:“何以不名栖霞洞?”

  进洞就是一个面积颇大的石室,宽度可容四五十人。

  就着洞口射入的天光和室顶高悬的佛灯,已可将石室打量清楚。

  正对洞口的贴壁下,直立着一座白石精刻佛像,高可及丈,深目高颧,似非中土人士。继而一想,此洞既名达摩,佛像自是唐代赐谥为圆慧大师的达摩圣僧了。至此也就明白,何以名曰达摩洞的原因。

  达摩为禅宗流入东土的始祖,为天竺香玉王第三子,粱大通元年,泛海至广州,武帝遣使迎至建业,语不契,遂渡江游魏,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始悟大道,相传少林武功得自达摩心法,雄视天下,自非偶然。

  达摩不仅为禅宗初祖,更为武林中一大宗师。

  老叟带沈元通趋前为礼,共示景仰。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