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龙小说的模式

 




  古龙小说读得多了,很自然会发现他小说的雷同之处。
  一是故事构思的雷同。恶人背后有恶人,黑幕背后有黑幕;先是武功卓绝的武林高手不明不白被害,引出一连串疑踪,于是头号英雄人物粉墨登场,凭着他的机智与勇敢,终于使真相大白,恶人遭报。这种故事读一部两部,颇觉新鲜,读上十部八部,也就使读者有了“先见之明”。
  二是情节安排的雷同。古龙的小说扑朔迷离,情节安排上颇费苦心,这一点当然值得肯定,但因为追求离奇曲折,难免几部书的同一情节,有大同小异之处。
  《陆小凤》中几次破案,单独看,颇为好看,但细细研究,却觉得有“似曾相识”
  之处。至于《快刀浪子》与《失魂引》,情节上也有“撞车”的地方。《血鹦鹉》、《名剑风流》、《绝代双骄》写恐怖的场面,也可找到相似的痕迹。
  三是人物形象的雷同。古龙塑造了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铁中棠、沈浪等一些各具性格的艺术典型,应该说是成功的。但他笔下的主角,也有相似的性格,如不拘小节、嗜酒如命、富有急智、武艺不凡。如《大地飞鹰》中的方伟,他不怕艰苦,在任何艰难的处境中,始终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幽默而洒脱。在古尤其他作品中也能找到“方伟”的影子。再如性格爱好上,古龙把许多大侠都写成是须臾离不开杯中物的酒徒,多少有些雷同。
  四是作品主题的雷同。古龙喜欢写奇人奇事,他歌颂友情而轻视爱情,反对传统与蔑视礼教,他推崇男人力量的伟大,讴歌侠客的义薄云天、抱打不平、见义勇为,为了一个“义”字可以抛弃一切,甚至生命。总之,古龙通过“情”与“义”来显示光明,鞭挞黑暗,这样的写作旨意,尽管表现在不同的人物形象身上,但主体上是一致的。
  古龙小说的雷同,也可归为古龙小说的模式。
  一个作家有模式,好不好?我以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读过古龙小说的读者,往往不看作品的署名,便知是古龙所作,这一点可以清楚地表明:
  古龙是独具风格的作家,他的小说从语言到文体,从人物形象到故事结构,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没有特色的作家,不是真正的文学家。古龙对此当之无愧。
  但也有人认为,古龙小说有了模式,也就是他创作生命的终结。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艺术贵于创新。一个真正的大作家,往往会改变他原有的风格,从而不断追求新的东西。只有如此,艺术生命才会永葆青春。
  这两种意见,都有其对的一面,但决不是不可调和的。我认为,古龙小说的模式是在他经过十年努力才逐步形成的。如果我们读了《失魂引》、《孤星传》,然后再去读《陆小凤》、《楚留香传奇》,就会发现两者差距很大。这只能说明古龙确实在追求新的风格。我们再读他后期的作品《七种武器》、《欢乐英雄》、《天涯·明月·刀》,又会感到作者的文笔又有创新。这就告诉我们:古龙小说的模式是在变与不变之间。正由于他不断去除作品中艺术粗糙之处,他的作品才逐步成熟。由于他在不断地求新求变求突破,他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当然古龙的求变,并不完全是成功的,至少在某些读者看来,他写的《欢乐英雄》、《天涯·明月·刀》已经变小说文体为散文文体,这样的变,使古龙失去了一大批崇拜他的热心读者。
  古龙小说的模式,毕竟在新派武侠小说最大的成功者金庸之后有了新的突破。虽然,从总体上说,古龙的文学成就没有超过金庸,但古龙以自己独特的风格为读者提供了新的东西,从艺术方法到思想内容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古龙小说的出现,打破了有些评论家认定的金庸之外的新派武侠小说不可读的结论。
  这无疑使古龙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有人批评古龙小说模式,我认为不足为怪。正如有人指责琼瑶小说雷同太多。试想,一个作家创作了几十部题材相近的小说,无论是古龙还是琼瑶,他们小说中的雷同之处,都是难免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陆游与白居易都是高产诗人,由于写得多,也难免精品与次品混杂,遭到人们的批评。相反,像王之涣这样的诗人,一生只留下六首诗,在对王之涣的评论中,几乎找不到任何贬词。试问,难道王之涣的艺术成就真的超越了陆游与白居易吗?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个高产的作家和诗人,都不可能保证自己的作品篇篇是精品,陆游与白居易的艺术成就,自然在王之涣之上。对于古龙与琼瑶这样的流行小说家,我们也有必要给予公正的恰如其分的评价。

 

 

本书由“云中孤雁”免费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