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时间:2008-3-7 18:27:00 本章字数:2233)
暂时退隐的武则天并没有闲着,早在麟德元年,因为废后事件,让她感到皇后的位置还不够牢靠,甚至随时都有被废的危险。她就开始召集一些有才学的鸿儒,培养自己的新生势力。不分贵贱与门第,只要文采好都能被破格录用,直接授予适当的官位。很快武则天门下就拥有了一大批文人学士,主要人物有元万顷、刘袆之、范履冰,周思茂,卫敬业等。武则天把这些人诏入宫中,为她编撰《古今内范》,《烈女传》,《青官纪要》,《玄监》,《臣轨》等书。
武则天网络这些学士不只是给她编撰书,还是她的智囊团,她让这些学士参与政策上的决议,这些人也没有让武则天失望,他们为武则天出注意。献计谋、造议论。武则天也特别体恤他们,特许他们从北门出入。北门历来是皇家禁地,只有皇帝、皇后、嫔妃、皇子、公主们才能出入,是皇家的私人门宅。外人和大臣们是不允许入内的。如今,这些文人可以自由出入皇家的后门,实在是一种莫大的殊荣与荣耀。这自然是提高了这些出身低贱的学士们的身份。
这个年轻的智囊团就是武则天的私人内阁,当时的人们称为北门学士。
自太子弘监国以后办理了辽东逃亡士卒,和长安饥民慈善事业以后。那些保守的大臣们开始赞扬弘如尧舜在世,将来一定是一位贤明的天子。
他们推宠太子弘自然是在向武则天挑战,这证明拥立太子的保守势力开始抬头。武则天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她心中自有打算。
武则天暂且退隐以后,除了必要的场合之外,她就和她的北门学士一块编撰一些书,或密议一些事情。
这天,周王李显的妃子赵氏在合璧宫对武则天表现出了大不敬的向往,武则天就对这个儿媳妇不满了,自己还没有“退位”只是暂隐,她竟然敢给自己脸色看,如果不给她点厉害看看,她就不知道阎王爷有几只眼。武则天立刻下令废除赵氏的王妃称号,打入冷宫。她这也是杀鸡给猴看,让要那些拥立太子的保守派看看,她武则天并没有消失,还存在大唐帝国的宫内,还有生杀大权。
周王李显的妃子赵氏是长乐公主的女儿,长乐公主是高祖李渊的小女儿,高宗最的姑妈,比高宗李治还小两岁。她经常进宫在高宗面前发牢骚、宣泄私愤,当然是说武则天干政的事,说他们李唐江山怎能容一个外姓女人指手画脚,掌握大权。武则天对她的牢骚早就有耳闻,只是没有腾出来手治这位公主的罪。如今她女儿犯了错和她这个母亲也脱不了关系。
武则天下令,贬长乐公主的丈夫赵瓌为括州刺史,并严令长乐公主须和的丈夫同赴括州,终生不得回京。
幽禁中的赵氏,武则天下令不让给她送饭,只给她一套炊具、干柴、水、米等。让这位李显的王妃、公主的女儿自己做饭,她那里会做饭,连火她也不会生。深知这一点的武则天就是让她饿死。
一连数天看不见炊烟,管事的宦官打开房门,一股恶臭扑鼻,赵氏早已被活活饿死。
知道这事的太子弘,对母后的这种残酷无情很是不满。同时弘又听说潇淑妃的两个女儿至今还被关在后宫。那时太子弘还小,并没有记住当时发生在后宫的惨案,后来也没有人对他提前过,好像大家都把这两个公主忘了一样。
当太子弘听说两个公主被幽禁在掖庭宫中长达近二十年之久,他不禁大吃一惊。吃惊母后的残忍与权力,吃惊父皇的懦弱与无能。
太子立刻带领宦官来到幽禁两个公主的地方。
两位公主因为母亲的失宠而被打入到了这个人间地狱里,两个天真无邪的少女一关就是二十年,她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老,在这种不见天日的日子里,她们的心早已死了。如今听到是太子的弘来看她们,两位公主不敢相信地睁大了眼睛,自从被幽禁以后就没有人来看过她们,更别说是太子了。
当弘看到两个脸色惨白,憔悴不堪的姐姐惊恐万状,他痛苦地叫道:“姐姐,我是弘,特来看你们的。。。。。。”太子说着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两个公主这才明白过来,立刻跪倒在地下痛哭。
“姐姐,你们不要难过,我一定要救你们出去。。。。。。”
弘说完,匆匆离去。弘立刻找到母后,以强硬而又激动地口吻说道:“儿臣请求母后放出两位公主,无论她们的母亲有什么错,可两位公主并没有错,望母后能善待她们。。。。。。”
“你说的对,母后一时疏忽忘了两位公主,母后会尽快妥善安排的。。。。。。”武则天很温和地说道,她虽然对太子的这种行为很不满,却没有表露出来。
两位公主当日就从幽禁的掖庭宫中被释放,立刻被下嫁给禁卫军中身份低微的士卒,这就是武则天对太子弘的进攻采取的对策。
最近母子俩因为两位公主的事闹的有些不愉快。这天,武则天诏太子弘去合璧宫共进午餐,当时太子感觉身体不适,太子妃让他恳辞,弘没听还是勉强去了合璧宫。饭后不久,弘浑身抽搐,当御医赶来已经断气。
太子突然暴毙,让母子紧张的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快宫中传言说太子是被皇后毒死的。好像太子弘的生与死都是为了母后武则天,武则天因为怀了弘,才得以从感业寺顺利地再次进宫;还是因为弘,武则天从王皇后身边的一个侍女,荣升为武昭仪;还是因为弘,武则天打败了没有子嗣的王皇后,被立为武皇后。武则天因为有了他这位儿子才一步步贵为皇后,垂帘听政,临朝称制,手中的权力才越来越大,野心才越来越疯狂。
如今,这个儿子成了她的政治对手,权力的争夺者,武则天不能容忍。但,她并没有毒害这儿子,因为她知道这个儿子阻挡不了他,更何况他身体不好,根本就没有资本和自己争夺大宝。
正文 第三十二章 难逃恶运
太子的突然暴毙,让高宗十分痛哭,悲伤中的他病情又加重了。像比之下武则天比他平静多了,她除了沉默几乎没有眼泪。
武则天为了安慰高宗,她找来一个相士,让这位相士去安慰高宗,相士自然明白武则天的意思,她他对高宗说道:“人的寿命是有天定,人无法左右。太子生前我给他相过面,太子面色赤,命门暗,耳后无根,不是长寿之人。陛下欲禅位于太子,但,太子命中无此大贵,所以又折了他的寿数。天意难违,陛下就节哀吧。”
高宗听了相士的话,又内疚起来,不但更加痛苦,而且后悔。于是高宗下诏:“朕本想把帝位让给太子,没想到太子突然暴毙,朕决定追赠太子为孝敬皇帝。”
一个月后,新立的皇太子是弘的二弟李贤,高宗和武则天的姐姐贺兰氏的儿子,李贤容貌英俊,举止端庄,自幼喜欢读书,身体十分健康,善骑射,是一个文武双全的皇子,深得高宗喜爱。大臣们也认为他有太宗的遗风。
贤不像弘体弱多病又无子嗣,他身体健壮,而且是三个皇子的父亲了,曾经编撰过《后汉注解》。高宗对他的平静也很高:“此子严于律己,不失于为成大业之才,诸子皆同沛王,大唐无忧矣。”
悲痛中的高宗,对新立的太子贤充满了信心与信任,不久高宗和武则天前往东都洛阳养病去,命太子贤监国。太子没辜负众望,他把朝政处理的有条不紊,深得大臣和各界的好评。高宗在洛阳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特赐绢帛五百匹,奖励和鼓励太子贤。
在这个时候,洛阳出了一个名叫明崇俨的人,他以巫术很快讨好了武则天。自幼就受谶语影响的武则天对未来的预言深信不移,这位明崇俨也很快进入宫中,左右着武则天对未来的期望。
当时天下人都看出了武则天的野心,从泰山封禅到提高姓氏,从垂帘听政到尊称天后。更何况聪明又会算计的明崇俨,他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武则天和皇室家族。如今有机会进入到宫中,并且被封为正四品的正谏大夫,为了报答武则天的知遇之恩,为了更加尽心尽忠,也为了更加得到武则天的信任与赏识。更加难得的是明崇俨读懂了武则天的心里:她决不允许自己用大半辈子心血拼杀出来的道路上有绊脚石,而且这个绊脚石是自己的姐姐留下的,她决不允许自己姐姐的儿子称帝,何况这个儿子很可能是个英明的皇帝,让武则天更加生气的是太子贤疏远了她,看她的眼神也和以前不一样了,这让武则天想起了自己鸩杀姐姐的事,难道贤知道了?再说宫中人多口杂,也难免会传到贤的耳朵里,更何况那些暗中反对自己的人,更会拿此事来做文章。当然即便是没有这些事情,武则天也决不允许他人称帝,废太子贤是迟早的事。
这天,明崇俨悄悄对武则天说:“天后,更具八字上来看,太子贤没有继承天子的命,倒是周王显与先帝太宗的相貌相似。”
武则天给在长安的太子贤写了一封信,并送上北门学士编撰的《少阳正范》和《孝子传》。太子贤看了武则天的书信和送来的这两本书,他明白武则天的意思,对于这个杀害自己亲生母亲的姨妈,贤是又惧怕又憎恨。
他就给武则天回了一封短短的很客气的回信。武则天看后很是生气,这让她更加感到了太子贤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不久,武则天下令命太子贤前往洛阳。
贤接到这个命令,心里越想越怕,越想越畏惧,自己的母亲、哥哥、姐姐、全都死在了这个姨妈手里。如今又让自己去她身边,贤害怕这个手握生杀大权的母后,他想躲闭她,他不愿意见到这样一个可怕的母后。但,圣命难违,太子还是硬着头皮来到了洛阳。
太子贤到洛阳不久,就听到了明崇俨在母后面前挑拨是非,并怂恿母后废太子贤立周王显。
这天,明崇俨深夜从宫中出来,在回家的路上被人暗杀。武则天和高宗接到报告时很是气愤与震惊,立刻下令大理寺,捕拿凶手,严加处理。
这个善于占卜的明崇俨,为了得宠,搬弄是非,结果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一年过去了,凶手依然没有抓到。这时宫中传言说:明崇俨之死是太子所为,武则天也想过此事,但,因为一个巫术之人不足以废除太子。武则天在忍耐中得到密报,说:“太子府中私藏了很多兵器与盔甲,有造反的征兆。”
机会终于又来了,武则天命中书侍郎薛元超,黄门侍郎裴炎去收查太子府,结果从马厩中搜出五百套武器,盔甲等。
在审问此案中,太子府中的一位家奴赵道生,供出一年前明崇俨被暗杀是太子之命。两案并一案,太子贤的太子位自然难保。仁弱的高宗皇帝听到这个消息,向武皇后求情道:“太子虽偶起逆心,当念及他平日的好处,予以宽大处理。再说,东宫藏有兵器,可能是东宫卫士们所用,,未必是有造反之意。”
武则天没有马上反驳高宗皇帝的话,这就是武则天的聪明之处,她先给高宗讲了几个先贤大义灭亲的事,然后问道:“陛下认为天下的事什么最重要?”
高宗说道:“当然是帝业的巩固了。”
武则天又问:“什么罪过最不可宽恕?”
高宗答道:“叛逆治罪。”
武则天追问道:“大唐律令对叛逆之罪如何惩处。”
高宗支吾道:“十恶……之罪……”高宗不愿意说出一下的罪名,他不会相信贤有叛逆之心,也不愿意相信贤会造反。
武则天看了看高宗说道:“先帝曾说,法非天子一人之法,乃是天下人之法。怎能因一已之私而乱了国之大法。陛下还记得当年的太子承乾吗?因他有谋反的企图,先帝流着泪废除太子,贬为庶人。先帝以帝业为重,执法不徇私情,陛下怎能一味顾念私情,废了国法。”
武则天的话句句在理,无一句不符合国之大法。说的高宗李治无法反驳,也反驳不了。他心中实在不愿意废掉这个文武双全的太子,这是他这几个儿子当中他最喜欢和看重的一个,也是最能堪大任的一个,大唐江山除了这个儿子能胜任外,剩下两个儿子显和旦,一个胆小窝囊不学无术,一个还一个谨小慎微,没有野心。这两个儿子都没有能力来巩固和发展大唐的帝业。其他儿子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就剩下这一个可托重担的儿子了,老泪纵横道:“贤儿虽犯大罪,念及他是我的儿子,还是饶他这一次吧,如有再犯,当严惩……”
武则天打断高宗的话,十分严肃地说道:“陛下怎么能这样想,大逆之罪,一次就为甚了,怎能再乎。”
武则天看了看身边哭泣又有病的高宗,语气温和了一些,说道:“陛下,身体为重,节哀吧。我也并非铁石心肠,贤儿我自幼把他看成自己亲生,他如今弄成今天这种地步,我也和你一样痛心。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心,而不顾国法和国家的安定与和谐。”
在武则天这番冠冕堂皇和大义灭亲面前,高宗沉默了,也默认了。
太子贤被废为庶人,押送长安,他的同党和亲信侍臣,一律被处斩。搜剿的盔甲兵器,在洛水南岸烧毁。
不久,被废为庶人的贤流放到了巴州,满怀抱负的贤在巴州万念俱灰,精神抑郁,想到李氏大唐的前景和自己的遭遇,他作了一首黄台词,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与郁闷。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贤的这首诗词不但表达了他个人的不幸与痛苦,更指出了母后武则天的野心与残忍,同时他也想用这首诗词来敲击武则天,能使她反省。
废太子贤的这首诗词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她不但没有醒悟与反省,反而起了杀心。武则天以“探亲”为名,命左金吾将军丘神绩前往巴州,强逼废太子贤自杀。
武则天为了掩人耳目,她把害死贤的罪过加在了丘神绩身上,说他违背了圣意,故意将庶人贤杀了。然后把丘神绩调离京城,到遥远的全州当刺史。
武则天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没有感到内疚,更不会忏悔。对于扫平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她从不后悔与手软。
废太子贤后来被中宗李显,在景云二年(711年)追封为章怀太子,陪葬于乾陵。
正文 第三十三章 太平下嫁
在高宗七个儿子当中这个最庸碌,最无能的儿子周王李显,被立为了太子,这个从来就没有想过当太子的显,如今按顺序轮到了他,他被无奈地按在了这个本不该属于他的位置,更不适应他的位置上。
武则天是个喜欢改元的人,自从她被册封为皇后以后,她平均每三年以改元。如今又新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她自然要改元,就把调露二年改元为永淳。
武则天的宝贝女儿,太平公主如今也十八岁了还没有出嫁,在当时已属大龄。早在仪凤三年,吐蕃王指名要娶太平公主为王妃。武则天当然不会同意把她这个唯一的宝贝女儿嫁到遥远的番邦,她又不会直接拒绝,怕惹怒了藩王。武则天就以母亲杨氏之死为借口,说太平公主为外婆祈福已经出嫁为尼了。随后武则天把这个宝贝女儿送到了尼姑庵,让太平带发修行,又为太平特制了一种华贵的“女冠”和七彩的华丽道袍。这个特殊的公主,特殊的尼姑在宫中和尼姑庵里自由穿行。
这一天,太平公主来到宫中,换下了华丽的道袍,头发也梳成了男人的发型,穿上男装,来到父皇和母后面前。太平没有向父皇母后请安就跳起滑稽的舞蹈,女扮男装的小公主惹的高宗和武则天开怀大笑,他们很少这样高兴和开心过了。
“这孩子该不会想当个文官吧?为什么这副模样?”武则天边说边笑。
太平公主停下舞步,来到高宗和武则天面前撒娇道:“如果母后喜欢这支舞,就赏个驸马吧。!”
惹得高宗和武则天又一次开怀大笑,高宗笑罢,猛然醒悟,他转向武则天说道:“也该给太平找个驸马了。”
“是的,确实也该把咱们这个宝贝女儿嫁出去了。”武则天说道。
武则天并不是把自己宝贝女儿的婚事给忘了,而是常常挂在心上,只是一直没有遇上合适的人选,武则天看来看去没有一个让她顺心上眼的,她认为没有一个王公贵子能配上自己的女儿。在四个孩子当中武则天最疼爱的就是这个小女儿,她说太平最像她,从长相到性格,所以她不舍得把她这个女儿轻易地嫁出去,才拖到今天,才让女儿给自己要起女婿来。
武则天示意让太平来到她身边,她抚摸着太平的手说道:“玉儿(太平的乳名),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驸马哪?”
太平毫无羞涩地说道:“我要的。。。就像我梦中的银袍公子一样。”太平公主歪着头看着母后调皮地说道。
“那银袍公子是什么样子哪?”武则天笑问道。
太平想了想说道:“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英俊而又威武的长相。。。。。。反正是人间没有的。”太平神往着,好像眼前这个人,用语言难以形容他的美与好。
武则天笑道:“是的,人间这些凡夫俗子那能配上我儿。”
太平眼前又浮现出了元宵节看灯会的场景,那张面具下面的那副面孔,让太平充满了无限向往与遐想,她无法向母后述说那张面孔,拙笨的语言无法描述他的完美与神奇,还有那份傲骨、傲气、傲慢和潇洒。她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他家住在哪里,只记得那一闪而过的那张脸和那个高高的身材。
太平公主娇气地摇晃着武则天地胳膊,怯声道:“他有一张假面具,我不知道那个面具叫什么名字。。。。。。”
“玉儿,你什么时间看到的这张假面具?”武则天溺爱道,要换作任何一个人她都不会如此包容。
“就这次元宵灯会上。。。。。。”
“只要我儿喜欢,母后一定照办。”武则天对女儿笑道。
高宗也在一旁插话道:“是不能委屈了我们的太平。”
武则天让太平退下,她又传唤来跟随在太平身边的侍女和奶娘,询问了她们元宵节灯会上遇到的事情,侍女颤颤巍巍地把灯会上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武则天没有责怪和惩罚私自带太平出宫的侍女,而是命令魏元忠来查办此事,务必查到那个在元宵节灯会上那个带钟馗面具的人。
魏元忠接到这个圣命,经过层层选筛,最终查到了光禄卿薛曜之的三公子薛绍身上,当时薛绍父母以不在世,他跟随两位兄长生活(过去是大家族制)。这个大喜事突然降临到了这个没有父母的孩子身上,薛绍的大哥薛頴不敢违抗圣命,虽然他有些担心这门婚事,但,他还是答应了。
婚期定在七月初七。太平公主如愿以偿地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她心里很是高兴,欢喜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美。这天,太平公主终于把长发盘了起来,挽成凤髻,头带凤冠,身穿九采金丝盛装,真是美若天仙。
当时的风俗,新娘是在夜晚出嫁,公主也不例外。众多的火炬把黑暗照射的如同白昼,太平公主乘座在宽大华丽的玉撵上,从含元宫的西门兴安门出发,火炬一直连接到宣阳坊的薛府,整条街亮如白昼,太平公主一人出嫁动用宫中近万人,陪嫁的车辆,人马几乎塞满了整条大街,其隆重与奢华前所未有。
同是高宗的女儿,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就因为是潇淑妃所生,却嫁给最低贱的御林军,没有任何陪嫁,潦草地就嫁了出去。
武则天对她最亲最爱的人都有特殊的优待与恩惠。她母亲杨氏的葬礼比皇后还隆重与奢侈,后又追封为孝敬皇后。其长女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十年后又追封为安定公主,其葬礼比成年的皇子还隆重。
这个恩爱分明的女人,对自己最小、最爱、最疼的小女儿太平的婚礼可想而知,她的豪华、盛大、庄严、隆重与奢侈点燃了整个长安城,街道两边近三百年的老槐树,被烤焦枯萎而死。
太平公主的玉撵到达薛府,因薛家的大门太小,玉撵无法通行,最后不得不打倒一堵墙,让这个宽大豪华的玉撵进出。
为了庆祝太平公主的婚礼,长安监狱中的大部分囚犯被特赦。这显示了皇家的尊严与特权,也显示了武则天的权力与喜好。
|
|
|
|